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用青春书写自主创新的答案

(来源:中国航空报)

焦李 王松

  作为中航光电玻璃封接技术高级技术专家,“90后”曲伸伸大部分时间都在玻璃封接生产一线,躬身于每一个设备旁,时而微皱眉头抄录参数,时而凝视屏幕,静静观察数据波动,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时每一刻,专注着产品的变化。这种对参数的执着来源于他心中的“科技强国梦”。

执“科技之笔”绘“降本画卷”

  自中航光电推行玻璃粉物料国产化替代工作以来,因厂内无玻璃管自制能力,工艺技术能力空白,国产化工作推进极其缓慢,目前,距离曲伸伸牵头技术攻关,已过了77天。

  “新压制的玻璃管怎么样?”曲伸伸刚开完早会便急切地询问实验情况。“玻璃粉无法进入或少量进入型腔,导致玻璃管不成型,本以为模具的成功应用会很快搞定,结果,又碰到玻璃管压制这样一个‘拦路虎’。”组员曹辉不免有点郁闷。

  “怕啥,压管设备研制和模具设计咱都攻克了,玻璃管压制早晚也得麻溜儿靠边站。”曲伸伸鼓舞道。攻关小组成员苦中作乐,相互鼓励,铆足干劲儿,继续开启新一轮的玻璃管压制实验。

  “成了!还真成了!”半个月后,随着新一轮实验结果的出炉,欢呼的声音从玻璃封接创新工作室中传了出来。“就是这个数值,当模具单边壁厚大于这个数值,玻璃粉粒径的大小就不会影响进粉量,这近百组实验结果是会说话的。”曲伸伸激动地说着,眼里不自觉有亮晶晶的东西在“闪烁”。

  历经三个月的攻关,曲伸伸带领的攻关团队以创新思维打破产品系列束缚,从玻璃粉种类到玻璃管结构尺寸等方面深挖工艺参数规律,攻克模具工装设计难题,实现模具标准化,不仅系统性地建立了玻璃管厂内制备能力,形成技术规范,填补厂内工艺技术空白,更是在此基础上将单个玻璃管成本降低了90.7%,年节约成本至少300万元。

研“奋斗之墨”显“增效底色”

  双头插孔玻璃封接连接器作为中航光电新开发产品,急需建立厂内生产能力,但因其接触件间最小间隙仅有0.22毫米,产品封接电镀过程有极大的困难。

  看着手中屡次失败的不合格品,班组成员沮丧道:“这也太难了,都赶得上‘张飞绣花’的难度了。”“对啊,试了十件,八件都漏封……”旁边的组员附和道。

  从旁边走过的曲伸伸听到,立即转身并戴上手套仔细观察刚拿到的不合格品,“难道是粉重数据有误,这不太可能啊,上百组的数据已经解决了粉重和压重的问题,怎么会又发生这种事?”他不停念叨着,自顾自地走进工艺室……

  “曲哥就是责任心太重,新品从实验到落地从来都没有那么容易!”“是啊,头一次见到曲哥迷茫成这样,看来这次真的是碰上‘硬骨头’了,咱们加油干,把每一次随炉实验做好,一起渡过这个难关。”看着曲伸伸的背影,旁边的两个年轻人说道。于是从上到下,从内而外,整个烧结班组氛围开始逐渐变得紧张,一切操作紧锣密鼓地进行。将近一个月,生产现场除了设备的声音,大家都全情投入到生产任务中。

  “这个压重工装挺好使,这次没有漏封了。”“改进了定位上模结构,插针位置度这块也没有问题了。”“曲哥,真有你的,电镀上挂方式调整得真不错,这次终于没有裂纹了。”听着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的夸赞,曲伸伸悬了二十多天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走过去,无声地拍了拍之前几位师傅的肩膀,一切感谢尽在不言中。

  如同繁星中最为耀眼的那一颗,曲伸伸以他独特的光芒闪耀着。他迎难而上,凭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干劲,在攻坚克难、踏平坎坷的历程中,将玻璃封接产品一次又一次推向新高度。他满怀热忱,带领玻璃封接团队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博大的胸怀,助力中航光电立足国内国际市场,用实际行动讲述着玻璃封接的动人故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用青春书写自主创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