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千龙网)
机构养老作为专业支撑,居家养老实现广泛覆盖,旅居养老成为衔接补充,在北京,这样的养老服务格局雏形已现。
据统计,目前北京全市已备案运营的养老机构有622家,床位10.8万张,其中星级养老机构占70%,养老机构的照护能力更强了;已建成13家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35家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500多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988个农村邻里互助点,居家社区养老的“网”织得更密了;北京还联合多地搭建了“冬南夏北”旅居养老平台,上线了11个省份的150余家优质养老机构资源,为活力老人提供了更多养老选择。
硬件设施日趋完善,养老的软服务怎么样呢?自今年9月起,北京市民政局陆续开展了“百家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服务周”“养老机构试住”等系列体验活动,展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果,彰显服务自信。
从“听说”到“眼见”
北京地区的养老机构分为3类:主要收住城乡特困、低保低收入家庭高龄或失能失智“老老人”等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对象的公办公营机构;在满足兜底保障的基础上向社会开放,优先接收社会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公建民营养老机构;主要接收社会老年人的民办养老机构,这类机构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已备案运营的养老机构622家,床位10.8万张,收住服务对象约5.5万人,机构床位使用率约57%。今年,以“敬老月”为契机,北京市民政部门组织10余家优质养老机构集中开展开放体验活动,并鼓励养老机构面向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短期免费或低偿试住服务。试住服务重点面向失能、半失能等照护需求突出的群体,传递着北京专业养老机构的服务自信。
朝阳区吉星养老护理中心是一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今年8月开业,目前已经入住了10位老人,其中3名是试住老人。74岁的王叔叔和66岁的武阿姨是一对夫妻,二人算了一笔账,原本在家里,需要聘请一名专职保姆,保姆工资加上日常开销,每个月的养老支出超过了万元。但是,一起入住吉星养老护理中心后,退休金却还有盈余。“最吸引叔叔阿姨的是专业的护理,养老护理员和家政保姆能为老人提供的服务还是不一样的。”吉星养老护理中心负责人潘卓说。
吉星养老护理中心内安装了自研的“吉星生活机构养老安全监控系统”,系统内录入了入住老人的健康情况、饮食习惯以及照护方法,并能对睡眠状态的老人进行实时健康监测,家属还可以通过手机端随时查看老人状况。有了这个系统,护理员照护老人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不再单独依靠“脑子记”。不用担心照护细节遗漏,也能保障照护的标准化和专业化。护理员会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更新老人情况。“近年来,北京养老机构管理在民政政策指导和相关监督下,服务变化显著。参与试住养老服务体验,能让老人和家属直观地感受到安心的环境、可口的餐食、专业的服务,老人和家属非常认可并愿意选择机构养老。”潘卓表示,养老机构并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场所,而是要打造“充满活力”的养老机构。
位于石景山区模式口西里的老年福养老服务中心已经运营了20多年,经过装修改造后,在今年6月重新开业,目前入住率已经达到90%。“我们有专业的护士,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就一门之隔,看病、开药都很方便。”运营方北京康养石景山项目团组经理贾伟杰介绍,除了“医养结合”,中心还有许多优势:环境优美,每个房间都有阳台;交通便利,模式口地铁站出来即达;国企背景,服务质量有保障;价位合适,平均收费每月5000元左右。因此,“老年福”推出试住服务的消息一传出,就有许多老人前来咨询。“我们也希望通过开展试住活动,让更多老人能够走进养老机构参观体验,增进对养老机构的了解。”贾伟杰说。
养老机构的底气在于这些年的规范化建设。2001年,北京市在全国率先试点开展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工作,从设施设备、管理制度、人才队伍、服务标准、安全管理、服务评价6个方面,按照一星级至五星级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进行量化评价,全市超七成养老机构获评星级资格。
在收费标准上,养老机构也更加“明厨亮灶”。养老机构的收费价格主要由床位费、护理费与膳食费3个部分组成,这些信息在“北京养老服务网”上均可查到。该网站全面展示了包含全市养老机构价格在内的详细信息,老年人及其家属可预约实地参观养老机构,或者通过三维实景功能在线参观养老机构。此外,养老服务网还提供了合同范本下载功能,供老年人及其家属研究学习,为入住机构提供便利和保障。
“机构开放日主要就是想打破公众对养老机构的认知壁垒,让大家通过镜头和自己的感受,去发现养老机构的真实样貌。”北京市养老服务事务中心副主任职嘉男说,“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轻松愉悦的社交场景,是一个温馨、活力的集体。这里有明亮整洁的居室空间,专业的适老化、无障碍设计,是一个现代化、专业化的服务场所。”
从“养老”到“享老”
在北京市514万常住老年人口中,99%以上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为了满足居家养老的服务需求,北京市民政局完善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从无到有建成了13家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35家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500多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和988个农村邻里互助点,致力于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化、普惠性的养老服务。今年10月10日到10月31日,北京市104家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开展“百家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服务周”活动,生动展示了什么是从“养老”到“享老”。
今年重阳节前夕,在丰台区北宫镇养老服务中心里书法家现场挥毫泼墨。餐厅里,志愿者带来了一堂精心设计的手工课,手把手地教老人制作盆栽。作为北宫镇养老服务枢纽,北宫镇养老服务中心设施完备,集成托养服务、社区餐厅、老年学堂、医养服务、综合服务等核心功能,并肩负供需对接与调度统筹两大职能。其中较受老年人欢迎的是老年学堂,其成为“文化养老”天地,并打造了“乐学北宫”老年学堂品牌项目。
来到东城区和平里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老年大学,精彩也不少。老年大学里配备钢琴、课桌、电视等设备,可开展瑜伽、太极、手工、手机课堂等课程。目前,老年大学共开设课程20余门,大部分课程免费开放。2025年以来,老年大学已开展活动300余场,覆盖至少1万名老年居民。
在周边,在身边,在床边,北京市933家专业服务商正在为居家养老的老人们提供专业、普惠、多元的服务。北京市民政局还进一步加强了对“老老人”的服务保障,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发展养老助餐点,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与社区养老服务资源融合,满足“老老人”居家长期照护、助餐、助医等基本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