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汇智壮美广西 深化强基焕新

(来源:中国旅游报)

转自:中国旅游报

  □ 本报记者 魏 彪

  北海银滩,海上“超跑”游艇载着游客乘风破浪;阳朔遇龙河,一条由竹筏串联成的金色“巨龙”游弋水中,和不远处绽放的烟花交相辉映;柳州融水梦呜苗寨,芦笙声穿寨而过,游客身着苗绣服饰参与长桌宴,沉浸式体验民族文化的温度……11月13日至15日,“壮美广西 强基焕新”景区提质升级经验交流活动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举办,与会嘉宾在山水之间共话“强基”之策,共谋“焕新”之路。

  现场展示 感受成效

  11月14日下午,距离“金龙巡游”演出不到1个小时,阳朔县遇龙村已挤满了村民和游客,大家齐聚遇龙桥头,静待精彩时刻的到来。来自北京的游客杨瑞说:“在阳朔这几天,感觉景区项目多、服务好,真正有了宾至如归的感觉。”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实施旅游景区强基焕新行动,取得一批富有成效的实践成果。广西坚持做精产品、做优服务相结合,涌现出一批“可感、可玩、可沉浸”的新场景。与会嘉宾实地感受阳朔景区强基焕新的发展成效。

  阳朔县坚持把基础设施升级作为文旅发展的“先手棋”,构建起“天、地、数”三维发展新格局——空中有景,7家飞行企业齐发力,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遇龙河景区‘通航+’品牌”入选第二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名单;地上有序,遇龙河智慧文旅平台显神通,千余艘竹筏实时调度、数十个监测点高频预警、AI系统自动疏导客流,昔日“节假日堵点”变成如今“全天候亮点”;数字有心,“i游阳朔”大模型赋能景区管理,“智慧警务”促进文旅和谐发展,科技让“诗和远方”更有温度、更具智慧。

  桂林市龙胜县龙脊梯田景区锚定强基焕新目标,实现了从“资源依赖”到“品牌赋能”的跨越式发展。桂林龙脊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易玲华介绍,龙脊梯田景区将继续深耕文旅融合之路,持续深化制度创新、文化活化、产业联动,让“世界梯田奇观”焕发更大光彩。

  “我们聚焦构建‘非遗活态传承+景区沉浸体验’的融合模式,让文化基因真正融入景区的每一寸肌理。”防城港市东兴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工作人员阮媛媛介绍,东兴深挖京岛风景名胜区的京族文化富矿,让山海画卷与千年文脉相生共荣,使每一处景观都成为文化叙事的生动注脚。

  各有妙招 分享交流

  “希望业界携手并肩,共同以强基焕新为抓手,加速推动景区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迈上迭代升级的新台阶,为文旅产业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能。”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玉国在活动上的发言引发共鸣。

  “‘壮美广西 强基焕新’景区提质升级经验交流活动是全国文旅智慧的‘大碰撞’,是发展经验的‘全共享’,是合作共赢的‘大平台’。”桂林市政协副主席、阳朔县委书记孙国梁说,阳朔将在强基焕新上持续发力,让基础设施更完善、服务管理更精细;坚持以“特色彰显”的气魄,在“文化润景”上深耕细作,让非遗、民俗火起来;坚持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在“串珠成链”上主动作为,让线路连起来、产业强起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活动现场,来自广西区内外的部分景区负责人围绕产品供给、管理服务、宣传营销、文旅融合等交流经验,分享各具特色的解决方案。

  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构建“管委会+公司+社区”治理模式,推动民族文化、非遗保护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瑞霖介绍,景区加强文化遗产静态保护和活态展演,在旅游场景中动态传承文化,并通过VR、AI互动等科技手段进行文化展示,有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淮剧小镇以国家级湿地公园为生态基底,以淮剧为核心灵魂,全景再现了淮剧《小镇》中的18个场景,着力构建“戏在村里,村在戏里”的沉浸式文旅融合样板。淮剧小镇景区旅游推介官分享了淮剧非遗与湿地生态融合发展的故事,其独特的创新路径和实践智慧,赢得阵阵掌声。

  融水梦呜苗寨景区创新实施“文化活态传承+沉浸式体验”发展模式。广西融水双龙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营销部经理梁丽洁介绍,2025年,景区深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启动《大苗山文化基因库》建设,开发“跟着非遗去旅行”精品线路。同时,景区还不断拓展夜间经济新场景,创建苗族非遗传承工坊夜市、梯田星空露营基地等业态,培育“夜演、夜宴、夜购”消费链条。

  谋划未来 积极建言

  如今文旅消费已从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等综合性旅游转变,需求侧的深刻变革,倒逼景区加快场景重构与创新。活动现场,聚焦推动景区打造一批带动效应强、市场显示度高的文旅消费新场景,与会嘉宾积极探讨,并提出具体建议和意见。

  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副会长、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旅游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博伟说,提高服务质量是旅游景区永恒的追求,需要引导旅游景区从细节处打磨服务,最大程度调动景区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旅游景区服务质量。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场景思维重新谋划旅游景区发展,将“吃住行游购娱”等不同的体验内容、不同的玩法放到旅游景区的不同场景中,给游客带来全新感受。

  “景区正成为‘用户导向’的美好生活服务商和‘价值导向’的文旅生态构建者。高等级景区应该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吸引力、持续创新力和深厚文化生命力的品牌IP和生活方式综合体。”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江苏省旅游协会副会长侯国林认为,“十五五”时期,要紧扣新世代游客的需求,加大产品创新创意的力度,提供有亮度、有精度、有温度、有深度、有黏度的产品。在产品打造过程中,要兼顾新老不同世代游客的需求,形成代际共游产品。

  广西北部湾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滕健说,总体来看,不同等级景区转型升级过程中,要做好评估。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要以市场为导向,突破思维界限,适当开发互动式和体验式的旅游产品,以及高端休闲旅游产品。推进旅游景区提质升级可从创新产品体系、完善配套设施、提升综合消费、提升服务水平、提升质量管理、优化旅游环境几方面着手发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汇智壮美广西 深化强基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