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21社论丨大力发展体育赛事,激发消费潜力

据统计,截至11月16日,十五运会市场开发收入已实现18.4亿元。伴随赛事进程持续推进,“体育+”模式正逐步将赛事流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动力与经济增量,粤港澳大湾区也因十五运会的举办掀起一股体育消费热潮。

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提升,体育消费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目前,体育消费已成为我国居民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扩大内需、促进整体消费的有力抓手,对稳经济、稳增长具有显著意义。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2.2%,体育消费成为增长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从全球经验来看,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与运动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消费的总规模及人均支出将持续处于上升通道。

体育消费具备全民参与的广度与类型丰富的特点,推动市场呈现出需求多元、供给丰富、业态加速融合等特征。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其深度与韧性也进一步增强。涵盖体育用品、健身休闲、竞技观赛、体育培训、体育旅游、体育文化等多种形态的体育消费,高度依赖人力资源投入,也直接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从消费形态来看,体育消费主要分为实物型、参与型与观赏型三类。在发展初期,公众以实物型消费为主,如购买运动服装、鞋帽和器材等。随着居民闲暇时间增多、收入水平提升及健康意识增强,越来越多人开始为参与体育活动付费,如户外运动、技能培训等。而随着体育赛事竞技水平、品牌价值及市场化程度的提升,观赏赛事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精神消费方式,与观看电影、演出类似。参与型与观赏型消费更能够带动交通、住宿、餐饮等相关消费增长。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的关键阶段,体育消费也呈现出从“买商品”向“买服务”“买体验”的转变,为参与型与观赏型消费带来广阔市场空间。尤其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更多人开始重视健康管理,通过改善饮食、增加运动等方式控制体重、塑造体型、预防疾病。此外,在消费与娱乐日益线上化的背景下,年轻一代对线下群体活动与精神体验的需求愈发强烈,体育赛事及演唱会等活动的门票经常“一票难求”。

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体育赛事,以顺应社会需求,激发消费潜力。体育赛事不仅直接拉动体育产品与服务需求,也带动餐饮、交通、住宿等多个行业共同发展。多项研究显示,体育赛事是体育产业的核心驱动力,消费带动效应显著。

当前,我国在优质赛事供给方面仍待提升。例如,足球、篮球等大众关注度高的项目,应进一步提升赛事吸引力;提高小众运动赛事商业化程度,将潜在需求转化为实际消费;应借鉴国际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中国职业体育联赛品牌,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

我国已具备发展各类体育赛事的场馆基础。截至2024年底,全国体育场地数量达484.2万个,总面积约42.3亿平方米,其中球类运动场地达303.62万个等。这些投入巨大的场馆资源亟需通过举办各类赛事提升利用效率与经济回报,进而实现可持续运营。

面对巨大的体育消费需求与庞大的场馆设施,我国具备大力发展体育赛事消费的基础条件,关键在于打造更具吸引力的赛事内容,提升赛事价值,释放赛事效益,从而推动体育消费全面升级。十五运会的成功举行吸引了各类体育爱好者的关注和参与,催生各类新消费模式,将有利于增加中国发展体育赛事消费的信心和动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21社论丨大力发展体育赛事,激发消费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