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资助更“走心”,成长更“暖心”

(来源:新华日报)

□ 盛峥 祝仁涛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学生资助是守护教育公平的关键防线。近年来,苏州城市学院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合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以“走心”的方式打造精准识别、全维保障、成长赋能的资助体系,通过“数据跑腿”实现“政策找人”,让资助从“被动申请”转向“主动发现”,构建起“保障型资助兜底、发展型资助赋能、多渠道暖心活动添温”的三位一体资助体系,让精准帮扶更有温度,让服务学子成长更有力度,用温度与力度书写教育公平的生动答卷。

数据赋能,无感关怀更精准

“刷完卡才发现少扣了钱,特别暖心。”计算机学院朱同学口中的“无感资助”,正是苏州城市学院依托信息化技术打造的精准资助亮点。学生不用申请、不用公示,既解决了吃饭难题,又保护了个人隐私。

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朱同学在校食堂就餐频繁但日均消费偏低。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通过分析近5个月校园一卡通数据,精准筛选出“食堂用餐超100次且平均消费额低于15元/次”的学生355人,经学生工作处复核后,直接开通食堂刷卡8折无感支付功能。这一举措让资助覆盖人数从442人扩充至目前797人,累计使用补助金额约1.8万元。

“传统资助模式下,部分学生碍于情面不愿主动申请,易出现‘应助未助’情况。”学校基建与后勤管理处负责人介绍,无感资助系统依托食堂消费大数据,自动识别“三餐规律在校就餐、日均消费水平持续偏低”的学生群体,无需提交任何材料,一卡通后台设置专属消费标识,消费时自动享受优惠,每日补助上限5元,全程无感支付。后勤管理处协调食堂承包商设立30万元资助补贴池,确保资金精准投放。

针对极困学生,学校还推出“全年免费用餐计划”。至今已落实首批8名特困生免费用餐政策,直接减免餐费约4万元。家庭经济拮据的王同学感慨:“学校的免费餐解决了我最大的生活难题,让我能安心专注于学习,这份关怀让我倍感校园温情。”

多维兜底,全链帮扶不缺位

每年迎新季,通过城市学院“绿色通道”入学的新生都会收到特别的“助困包”。“里面有生活用品、学习资料和政策手册,一入学就感受到了学校的贴心关怀。”2024级新生小李回忆起入学场景仍满是感动。

苏州城市学院构建多维度、全覆盖的保障型资助体系,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入学环节开通新生“绿色通道”,2024—2025学年帮助35名新生缓交学费超27.7万元;春、秋学期分别发放国家助学金近321万元、346万元,累计惠及1800余名学生。

常态化爱心餐券发放机制让帮扶更有温度。面向全校认定贫困生,不定期发放10至15元面值的爱心餐券,部分由学工处精准发放,大部分分配至各二级学院,确保资助无死角。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爱心餐券1万余张,补助总金额超15万元。每逢冬至佳节,学校还会送上包含保暖用品、爱心餐券的冬至助困包,让学子在寒冬中感受校园暖意。

经济帮扶之外,勤工助学为学生提供自我提升平台。2024—2025学年累计提供勤工助学岗位1300余人次。“在图书馆的勤工助学岗位上,我不仅获得生活费补贴,还利用工作之余阅读专业书籍,提升了素养。”张同学说,勤工助学让她在经济独立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强不息的精神。

此外,学校还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发放就业补助11.95万元、寒假路费补贴8.47万元、临时困难补助6.2万元,加上社会捐赠助学金41万元,全方位、全链条缓解学生求学、就业过程中的经济压力。

扶志扶智,育人成长有力量

资助不止于物质帮扶,更在于帮学生树信心、明方向。苏州城市学院在做好保障型资助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坚持“扶困”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帮扶对象涵盖经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重点关注存在家庭教育缺失、心理健康隐患、学业落后、就业困难等叠加成长困境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与无痕化隐私保护,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更健康、综合素质更全面。

为确保帮扶实效,学校建立常规统筹、救助清单、育人导师、监测预警四大工作机制,通过常态化研判学生学业、心理、就业等情况,及时干预危机,为成长保驾护航。

育人内容载体上,学校持续开展“苏乡永助”“榜样的力量”“融城实践”等主题活动,依托行为学分管理系统整合学生各类信息,实现精准画像与个性化指导。“‘榜样的力量’分享会让我深受触动,那些和我一样来自贫困家庭却努力拼搏的学长学姐,让我明白困难只是暂时的,坚持奋斗就能实现梦想。”赵同学说。

如今,苏州城市学院的资助工作已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不少受助学生毕业后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传递爱心,有的考取知名高校研究生继续深造,有的凭借在校期间培养的综合素质成功入职心仪企业。

从“无感支付”到“发展赋能”,从“保障兜底”到“暖心行动”,苏州城市学院的资助实践,既是对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的精准落地,更探索出“技术赋能+人文关怀+育人为本”的资助新路径。苏州城市学院党委书记周玉玲表示,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数据分析与无感资助模式应用,优化资助策略、拓展帮扶途径,让每一份关爱精准抵达,让每一位学子都能在公平的教育环境中逐梦前行,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注入持久校园力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资助更“走心”,成长更“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