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臻) 11月18日,记者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获悉,自2021年国家部署种业振兴行动以来,青海深入实施高原特色种业振兴战略,系统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基地提升、企业扶优、市场净化五大行动。“十四五”以来,全省种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种源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从“基础薄弱”到“种源自主”转变,并实现“两个领先、两个扩面、五大突破”的战略目标,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2%,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提供坚实支撑。
其中,“青杂”系列油菜品种持续创新突破,“青杂4号”、“7号”等特早熟品种成功攻克高寒极限,将春油菜种植海拔上限提升350米,开启高海拔地区油菜生产新纪元;“青薯9号”全国种植面积达49.8万公顷,连续四年蝉联全国榜首。畜禽良种推广实现扩面增效,关键技术实现多点突破,牦牛人工授精技术首次在青藏高原实现规模化应用,全省平均受胎率突破60%,犊牛初生重较传统方式提高10%-20%;世界首例克隆藏羊(欧拉羊)成功诞生,推动藏羊繁殖周期实现“三年五产”的历史性跨越;培育出全球首个无角牦牛新品种阿什旦牦牛,有效解决设施化养殖伤害难题;“昆仑18号”青稞品种、羊肚菌等自主品种实现市场化转让;香菇菌棒、藜麦及油菜种子成功出口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辟种业国际化新路径。
截至目前,全省规模化、标准化制繁种基地由1.33万公顷扩展至2万公顷,创新建立省级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制度。种业市场主体蓬勃发展,持证企业达179家,较“十三五”增长30.6%,农作物种企年营业额突破5亿元。畜牧种业体系日益完善,现有牦牛种畜场22家、藏羊种畜场18家,育繁推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供种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全省启动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覆盖农作物、畜禽、水产三大类资源,实现农业县作物普查、行政村畜禽普查、主要水产养殖资源普查“三个全覆盖”。投入建设的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和改扩建的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青海复份库,保存全国各类种质资源48万余份,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全面夯实,高原生物多样性持续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