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邯郸日报
本报讯(谷怀平 李光清)近日,在曲周县西流上寨村的广袤麦田里,农民张喜德正忙着给小麦浇返青水。他满脸笑意地说:“去年冬天降水少,多亏了县水利局及时协调输水,让我们用上了地表水,还省下不少钱。”
眼下,小麦已进入浇返青水的关键时期。曲周县小麦种植面积达50余万亩,截至目前,已顺利完成约18万亩的浇水工作。为保障春灌工作顺利进行,滏阳河、东风渠、支漳河等沿线的支渠闸涵已全部开启,全县上下正争分夺秒地推进春灌。
日前,曲周县水利局职工石润波在巡河过程中,发现河南疃镇罗管营渠西流上寨村段存在两处土埂拦河的情况。他立即与相关人员取得联系,及时铲除土埂,疏通河道,有力保障了春灌工作的有序推进,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大问题。
为保障春灌用水供应,减少地下水开采,曲周县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一方面,积极协调、科学调度水源,全力做好蓄水、调水工作。县水利局与上级部门紧密联系,成功争取到5400立方米的地表水。这些宝贵的水源经滏阳河、老漳河、东风渠、老沙河、荷花干渠等河道,为农田带来了生机。另一方面,对全县范围内的河道、闸涵进行全面排查,累计维修养护闸涵42座。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对河渠水闸进行精准调度,在确保群众春灌用水需求的同时,保障了生态用水,有效减少了地下水的开采。
近年来,曲周县持续加大河渠修复治理的投入力度,累计投入资金2.7亿多元,大力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先后对滏阳河、老漳河、东风渠等主要河渠进行了修复治理,修复治理长度达26公里,修建桥涵58座,建设橡胶坝10余处,修建节制闸12座。如今,曲周县已构建起河渠纵横、四通八达的农田灌溉网络,为农田的及时灌溉提供了坚实保障。此外,对原有的14条河渠进行清淤疏通,进一步提升了河渠的输水能力,使水流更加通畅。
随着春灌工作的稳步推进,曲周县的50万亩小麦在充足水分的滋养下茁壮成长,为今年的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