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经营网
中经记者 方超 石英婧 上海报道
曾三年两度变更实控人的苏州禾盛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盛新材”,002290.SZ),或再度迎来易主时刻。
日前,禾盛新材对外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实控人赵东明及其一致行动人蒋学元、上海泓垣盛于11月20日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拟向摩尔智芯转让其持有的4466万股股份,占其总股本的18%,涉及资金总额超15亿元。
根据公告,上述交易完成后,摩尔智芯将成为禾盛新材控股股东,实控人也将变更为谢海闻。而这已是这家家电用外观复合材料A股上市公司在三年内第二次变更实控人。
不过,禾盛新材证券部相关工作人员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实控人变更不会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带来影响。对于此次公司控股权转让的原因,上述工作人员向记者坦言:“对此并不清楚,系公司实控人所做的决定。”
在筹划实控人变更的同时,禾盛新材近年来持续加码人工智能产业。例如,禾盛新材在2024年与上海超盘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资成立海曦技术,2025年投资熠知电子。尽管频频加码投资,但禾盛新材此前表示:“投资成立的海曦技术目前尚处于业务开拓初期阶段,海曦技术产品尚未形成销售收入。”
“80后”“资本玩家”入局
11月22日,禾盛新材对外披露称,赵东明、蒋学元、上海泓垣盛拟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向摩尔智芯转让其持有的禾盛新材4466万股股份,协议转让价格为33.71元/股,转让价款总额约15.05亿元。
本次交易完成后,摩尔智芯将持有禾盛新材18%的股份,赵东明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禾盛新材3403.29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3.72%,并放弃禾盛新材1488.67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6%)的表决权,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摩尔智芯,实控人变更为谢海闻。
记者注意到,对于上述权益变动,摩尔智芯方面表示:“对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发展前景与长期投资价值高度认同,因而拟通过本次收购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相关资料显示,摩尔智芯是一家今年8月29日才成立的新企业,经营范围包括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咨询服务、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等。禾盛新材方面在公告中表示:“受让方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为摩尔瑞智,实际控制人为谢海闻。”
尽管摩尔智芯成立时间尚不足3个月,但其背后的关键人物谢海闻已在金融与产业领域深耕多年。公开信息显示,谢海闻出生于1984年,系北京大学金融工程学硕士,长江商学院FMBA(金融工商管理硕士),曾担任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策略研究员、同创九鼎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鼎投资”)投资副总裁、董事会主席助理等职务,是一位出身九鼎投资的“资本玩家”。
而转让价款超15亿元,也让外界对摩尔智芯上述交易的资金来源产生好奇。
记者注意到,摩尔智芯就上述交易的资金来源作出说明,其用于本次收购的资金全部来源于合法自有和自筹资金,部分自筹资金拟通过向银行申请并购贷款取得。“目前,公司正在与银行洽谈申请并购贷款的相关事宜,具体贷款情况以届时签订生效的并购贷款协议为准。”
主营业务暂无调整计划
在新公司拟入主的背景下,禾盛新材主营业务未来是否发生变化也备受关注。
禾盛新材方面在公告中表示,摩尔智芯在未来12个月内暂无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作出重大改变或调整的计划。摩尔智芯方面也表示,未来12个月内,暂无针对上市公司(指禾盛新材)或其子公司已有资产和业务进行出售、合并、与他人合资或合作的计划,以及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购买或置换资产的重组计划。
公开资料显示,禾盛新材成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主营业务为家电用外观复合材料(PCM、VCM)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冰箱、空调等领域。
记者注意到,在家电用外观复合材料领域这一细分赛道,禾盛新材已与三星、LG、松下、博西华、美的、美菱等国内外诸多知名家电品牌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禾盛新材方面表示:“产品已经覆盖国内外各大知名家电品牌,市场占有率较高。”
事实上,在此番拟易主摩尔智芯之前,禾盛新材近年来曾多次变更实控人。
据了解,早在2016年10月,禾盛新材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曾发生变更,公司控股股东由赵东明变更为中科创资产,实控人变更为张伟。不过,在2022年,张伟因涉11项罪名被判无期徒刑,其所持股份也被司法冻结并拍卖。
2023年2月,赵东明最终通过法拍重新成为禾盛新材实控人。这也意味着,禾盛新材已在短短三年时间内两度变更实控人。
在业绩表现方面,Wind数据显示,2023—2024年,禾盛新材营收增速分别为9.71%、7.93%,今年前三季度,其营收增速进一步放缓至1.41%。
“公司所属行业为家电用外观复合材料制造行业,与家电行业的景气度息息相关,受下游家电行业影响较为明显。”禾盛新材方面坦言,随着国内家电复合材料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公司面临着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风险。
跨界人工智能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家电外观复合材料领域之外,禾盛新材还频频加码人工智能产业。
“在家电外观复合材料领域,公司仍将继续深耕主业,持续把握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机遇,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优化产品结构,深度挖掘用户需求。”禾盛新材相关高管此前表示,“在人工智能领域,海曦技术将继续加强与上下游产业链伙伴的合作,共同探索更多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多行业的应用。”
记者注意到,海曦技术正是禾盛新材此前成立的合资公司。2024 年 3 月,禾盛新材与上海超盘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投资成立海曦技术。据悉,海曦技术以国产化人工智能芯片为基础,是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软硬件设计、研发、销售和运维业务的综合性高科技企业。
此外,今年8月,禾盛新材方面表示,其董事会同意公司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2.5亿元向熠知电子增资,并与其签署增资协议。交易完成后,禾盛新材将持有熠知电子10%的股权。
尽管如此,禾盛新材也在2025年半年报中坦言面临“人工智能领域风险”。“海曦技术目前的产品尚未形成销售收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市场需求不确定性、硬件技术更新速度快的风险。”禾盛新材方面表示。 “一方面,人工智能一体机虽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存在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具体应用场景在不断变化和拓展,若海曦技术不能紧跟硬件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升级硬件配置,就可能在研发和市场推广上出现偏差,出现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禾盛新材方面进一步解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