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财务数据透视
营业收入稳步增长但盈利质量堪忧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81亿元,同比增长20.03%,主要得益于海堤及配套工程收入增长61.05%。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仍亏损1.93亿元,尽管较上年减亏30.68%,连续三年为负,显示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尚未根本改善。
现金流与净利润背离明显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1.00亿元,同比激增1169.61%,主要因公司加大工程款催收并延后供应商付款。但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2.30亿元,主要来自BT项目回购款回收;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3.64亿元,显示公司仍处债务偿还期,短期借款余额11.83亿元。
费用管控成效显著
销售费用4.59万元,同比锐减98.95%,主因未合并子公司千年设计数据;管理费用1.01亿元,同比微降1.30%;财务费用1.08亿元,同比下降6.66%,但利息费用仍高达1.16亿元,债务压力犹存。
关键指标深度解析
盈利能力指标
| 指标 | 2021年 | 2020年 | 同比变动 |
|---|---|---|---|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0.08 | -0.36 | 77.78% |
| 扣非每股收益(元/股) | -0.17 | -0.25 | 30.68% |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2.84% | -11.81% | 8.97个百分点 |
风险提示:净利润扭亏主要依赖9932.89万元非经常性损益,其中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或有事项产生损益9453.34万元,可持续性存疑。
研发投入保持稳定
公司研发投入2240.29万元,同比增长0.59%,占营业收入0.87%。研发人员117人,占比20.28%,全年新增专利16项。重点研发建筑泥浆脱水干化、淤泥资源化等技术,但研发投入资本化率为0,全部费用化处理。
高管薪酬与业绩倒挂
董事长汪文强报告期内税前报酬95.18万元,总经理(由汪文强兼任)同额;副总经理李威、付显阳薪酬各62.22万元。在公司持续亏损背景下,高管薪酬未见明显下调,合理性有待考量。
重大风险警示
持续经营能力存不确定性
截至2021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达60.88%,逾期未偿还短期借款2.74亿元,15项重大未决诉讼涉案金额合计1.86亿元。控股股东围海控股破产重整尚未完成,可能对公司控制权稳定性产生影响。
资产减值风险高企
报告期计提资产减值损失2.22亿元,其中商誉减值1.19亿元,主要因子公司上海千年设计经营不及预期。应收账款余额25.19亿元,坏账准备计提比例8%,若下游客户财务状况恶化,可能面临进一步减值风险。
业务结构单一依赖水利工程
水利相关业务收入占比超80%,受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影响较大。2021年城市防洪工程收入同比下滑79.71%,PPP项目因融资受限基本停工,业务多元化转型缓慢。
现金流三维分析
| 项目 | 2021年(亿元) | 2020年(亿元) | 同比变动 |
|---|---|---|---|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 1.00 | 0.08 | 1169.61% |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 | 2.30 | -0.53 | 536.21% |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 | -3.64 | -3.88 | -6.16% |
解读:经营现金流改善主要依赖工程款回收政策,但投资现金流净额增长系减少BT项目支出所致,并非经营性改善;筹资活动持续净流出,显示外部融资能力受限。
监管关注点提示
- 违规担保问题: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对外担保余额500万元,未决诉讼预计负债1362万元,存在或有负债风险。
- 募集资金使用:2017年定增募集资金中有5.75亿元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被用于归还逾期借款及违规担保。
- 关联交易:向关联方宏顺建设提供劳务3183.52万元,定价公允性需进一步核查。
*ST围海2021年财报显示,公司通过债务重组和资产处置实现账面扭亏,但主营业务盈利乏力、债务压力高企等核心问题未解。投资者需警惕非经常性损益支撑下的业绩改善假象,关注控股股东重整进展及现金流可持续性。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