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治沙老将”陈学勋的漫长征程

转自:草原云

“我1991年参加工作,刚来敖汉旗科尔沁沙地时,春季风沙一刮就好多天,播下的农作物种子和幼苗经常被风吹走。”11月27日,谈及初涉林业的场景,赤峰市敖汉旗三义井林场场长陈学勋,眼中仍燃着当年的热忱。

“治沙不能蛮干,得靠科技找对路子。”这是陈学勋常挂在嘴边的话。在“松毛虫冬防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中,他带着团队扎进松林,顶着酷暑蹲守观察,记录松毛虫生长习性,反复试验后摸索出无公害防治模式。这项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林草部门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技术,让全旗80多万亩油松林挣脱虫害,重焕生机。

陈学勋靠科技找到了治沙方子。

面对山地治理难题,陈学勋创新提出“山水林田路沟”综合治理方案,70余万亩山地实现从山顶到沟道的系统性修复;针对入侵物种光梗蒺藜草,他和他的团队日夜攻关,摸清其生物学特性,成功除治55万亩受侵害草场,为当地挽回了不少经济损失。34年间,多次引进先进林业技术,推广及创新25项林业科技成果。

“治沙既要绿山头,也要富口袋。”担任敖汉旗林业局总工程师期间,陈学勋面对杨树人工林退化困境,总结出调整树种结构,营造混交林,减少退化杨树面积,发展樟子松、文冠果、沙棘等树种,全旗完成杨树退化林分改造面积60多万亩。他牵头编写的沙棘、文冠果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林业产业转型绘就蓝图;任职旗林工站站长时,他组织实施完成防沙治沙57万亩,让敖汉旗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0.6%,成为“中国天然氧吧”……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实验室里的灯光、林地里的脚印、风沙中的身影,见证着这位林业工作者的初心与担当。2025年4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为陈学勋34年的坚守与奉献写下最厚重的注脚。如今,这位“治沙老将”仍用科技与坚守,行进在逐绿之旅的漫长征程。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李国萍

编校:萨其拉图

二审:韩雪茹

三审:塔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治沙老将”陈学勋的漫长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