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完美世界(002624.SZ)发布公告称,实际控制人池宇峰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3298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1.70%。
以当日收盘价15.147元/股计算,此次减持套现规模约5亿元。
这已是池宇峰自2019年限售股解禁以来的第五轮大规模减持。公开数据统计,九年间池宇峰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协议转让、现金分红等途径累计套现规模已近百亿元。
如今,完美世界正值股价连跌两月之际,池宇峰的大手笔减持不禁让人想起六年来他的疯狂减持套现的岁月。
私有回A
池宇峰的资本布局堪称一场横跨太平洋的精准“操盘”。
2007年,完美世界游戏业务登陆纳斯达克,成为早期出海的中概股代表。然而,受中美市场对游戏行业估值逻辑差异的影响,公司市盈率长期在10倍左右徘徊,市值增长乏力。
2013年,A股牛市启动后,影视、游戏公司估值飙升至百倍以上,同期完美世界在美股的市值折合人民币仅约50亿元;而彼时A股同类型公司掌趣科技(300315.SZ)市值已突破250亿元。
巨大的估值差距促使池宇峰启动私有化计划。2015年7月,完美世界以10亿美元从纳斯达克退市,为回归A股铺平道路。
但退市仅是资本运作的一步。2014年,池宇峰先将旗下影视业务注入A股上市公司金磊股份(后更名为完美环球),搭建A股资本平台。2016年4月,完美环球以120亿元收购完美世界游戏资产,同时通过定向增发募集配套资金50亿元,池宇峰出资41.50亿元认购。
值得注意的是,标的资产完美游戏在交易时的净资产仅为2913万元,收购估值却高达120亿元,增值率超过400倍。通过一系列操作,池宇峰不仅将美股资产注入A股,还通过参与定增进一步巩固控股权。
然而,资本盛宴的高潮伴随着股东减持。加上2025年11月最新减持计划,池宇峰的减持路径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套现不止
2019年6月,三年锁定期刚结束,池宇峰便以23.27元/股的价格启动首轮减持,池宇峰及完美控股共计减持2561万股股份,减持均价为23.27元/股,套现约5.96亿元;当年11月29日,池宇峰直接减持2579.99万股股份,减持均价为30.76元/股,套现约7.94亿元。
2020年3月12日至18日,池宇峰及完美控股减持2561万股股份,套现约10.09亿元。
2022年6月至12月,池宇峰又进行一轮减持,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共计减持5742.58万股股份,合计套现约7.20亿元。至2025年11月最新减持计划,其个人直接套现规模已超36亿元。
在二级市场减持之外,池宇峰还采取了多种方式套现。
2020年6月,完美控股向天津东富锐进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转让所持完美世界5%股权,交易总价款为28.71亿元;2020年,完美控股完成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募资12亿元。
计入上述系列动作,池宇峰及完美控股通过减持、协议转让、发行可转债等途径,已累计套现超76亿元。
此外,高比例分红与减持形成协同效应。完美世界在业绩波动期间仍维持高额现金分红,2016-2022年累计分红41.62亿元。其中2021年尤为突出:公司净利润仅3.69亿元,现金分红却达22.90亿元。
长江商报此前计算,其通过分红获得约13亿元现金流入。再加上2023-2024年度累计分红的13.1亿元,直接及间接持股29.9%的池宇峰还能再分上3.92亿元。由此,自2016年完美世界重整以来,池宇峰通过仅分红一项便有约17亿元进项,加上套现金额,池宇峰已从完美世界获得超93亿元。
业绩“变脸”
池宇峰的持续减持,同样也是完美世界面临内外部挑战的缩影。
估值套利是直接驱动力。完美世界回归A股的核心逻辑在于跨市场估值差。池宇峰曾在投资者交流中坦言“利用高PE时代实现资产增值”,这一策略确实推动其市值冲高至700亿元上下。
但高估值需业绩支撑。
业绩承诺期的2016-2018年,完美世界曾许诺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55亿元、9.88亿元、11.98亿元。而这三年,恰逢完美世界经营业绩高速增长,实际完成净利润分别为11.66亿元、15.05亿元、17.06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7.88亿元、13.98亿元、14.47亿元,均超额完成目标。
业绩承诺期结束后,完美世界便开始“变脸”。2019-2021年,完美世界净利润分别为15.03亿元、15.49亿元和3.69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0.87亿元、10.43亿元和1.02亿元。
2021年的扣非净利润较2016年峰值几近“跳水”,股价也跟着一路下跌,相比2020年的36.24元/股高点,2021年整体股价徘徊在15元/股上下。
2022-2024年,完美世界业绩进一步波动,营收分别为76.7亿元、77.9亿元和55.7亿元,较此前动辄百亿营收已有所下降;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77亿元、4.91亿元和-12.88亿元,2024年整体转亏。
业务竞争力不足是其深层原因。
完美世界长期依赖端游时代IP,如《诛仙》《完美世界》等,但在手游转型中反应迟缓。2015年腾讯(00700.HK)、网易(09999.HK)分别推出《王者荣耀》《梦幻西游》抢占手游市场时,后创办祖龙娱乐(09990.HK)的李青从公司离职,完美世界因核心团队动荡陷入研发断层。
影视业务更成为拖累,2016年投资的环球影业片单,至2021年累计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损失3.86亿元,院线业务已于2018年剥离。
尽管2021年上线的《幻塔》凭借二次元开放世界设定短期提振业绩,但其收入贡献快速衰减,2022年后已跌出行业收入榜前20。
阴跌两月
完美世界近期业绩与股价表现,则成为观察其能否摆脱“痼疾”的关键窗口。
10月30日,完美世界发布2025年三季报,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7.26亿元,同比增长31.45%;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增长176.59%。前三季度营业收入54.17亿元,同比增长33%,已接近2024全年;净利润6.66亿元,同比增长271.17%。
前三季度,完美世界游戏业务实现营收44.7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5.64%,主要系端游《诛仙世界》于2024年12月正式上线,《诛仙2》于2025年8月初公测,《女神异闻录:夜幕魅影》于2025年6月底至7月初登陆日本、欧美等海外市场,该等游戏带来收入增量。
但完美世界前三季度净利润的增长仍主要依赖非经常性损益支撑,其中,出售乘风工作室产生收益1.82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为4.83亿元。收入增量主要来源于老IP续作,端游《诛仙世界》与手游《诛仙2》贡献主要流水,曾被寄予厚望的《幻塔》已淡出主流市场。
尽管三季报数据亮眼,完美世界10月份股价累计下跌达10.59%;11月截至27日累计下跌11.44%,28日池宇峰减持公告发酵,完美世界股价再应声跌6.59%,市值缩水至约275亿元。这一反差表明投资者对股东持续减持及新游可持续性的担忧。
而完美世界未来业绩增长压力集中于储备游戏《异环》。
该游戏已亮相科隆游戏展与东京电玩展,测试阶段玩家关注度较高,但若《异环》无法复制《原神》级的成功,高投入模式将加剧公司现金流压力。
池宇峰在财报会中强调“不盲目追求爆款”,可见其已然降低预期,减持则更是将其对公司未来的看法落实在了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