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浙江发布
为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加快优化交通运输结构,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近日联合印发《构建浙江现代物流体系行动方案》,全力打造“绿色、智慧、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现代物流降本增效、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明显成效,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降至13%左右,集装箱海铁、江海河联运量分别突破250万、400万标箱。
到2030年,基本建成高效可持续的现代物流体系。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进一步降至12.5%左右,全省水路、铁路运输周转量较2025年增长10%以上。
实施运输结构调整攻坚、物流基础设施提质、物流装备升级、业态模式创新、治理能力提升等五大攻坚行动,具体内容一起了解~
实施运输结构调整攻坚行动
加快推动“公转水”。大力拓展长江、淮河、江淮运河、京杭运河等沿线港口航线,畅通浙北三层集装箱物流运输通道,全面推进瓯江流域航运发展,实现海河联运航线覆盖长三角主要内河港口。到2030年,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400万标箱。
深化推进“公转铁”。加快建设沪杭高铁、温福高铁、甬舟铁路等项目,推进宁杭二通道、金温货线扩能改造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沪甬跨海通道、甬台温高铁等项目研究。
加快发展多式联运。强化沿海港口与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联动作用。加快宁波舟山港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交通强国试点建设。到2030年,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年均增速10%以上,集装箱多式联运“一单制”业务量实现翻番、达25万标箱。
实施物流基础设施提质行动
加强物流设施布局规划。统筹推动物流基础设施与国土空间规划、城镇发展规划、重点产业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有机衔接、一体布局。
建设高能级国家物流枢纽平台。加快建设宁波舟山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支持杭州、宁波、衢州等创建新一轮国家物流枢纽,推动杭州、宁波、金华(义乌)等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到2030年,力争新增国家物流枢纽、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各1个以上。
打造零碳物流通道枢纽。加快打造甬金新能源重卡运行线路、新能源船舶零碳航线。推进重点物流枢纽园区绿色化改造,支持国家级零碳物流园区创建。
完善城乡末端配送设施。完善“分拨中心—中转站—末端网点”三级配送网络。鼓励发展更多“准时达”“特需达”等差异化服务产品,推广共同配送、分时配送等高效集约化模式。
实施物流装备升级行动
加快智能物流设备应用。推广无人车、无人船、无人仓、无人装卸等装备技术,鼓励发展智慧物流、无人物流等创新模式。鼓励应用自动导引运输车(AGV)、激光导引车(LGV)等先进智能仓储设备。
推广清洁低碳运输装备。到2030年,淘汰老旧船舶1200艘以上,国六及新能源货车保有量占比达75%,新能源中重型货车保有量占比达到8%,新能源或清洁能源内河货运船舶保有量占比达到6%。
加快绿色包装循环利用。鼓励生产企业、电商平台、快递企业使用免胶带纸箱、可循环快递箱(盒)等绿色包装产品。推广电商快件原装直发模式。鼓励在同城生鲜配送、连锁商超散货等物流场景中推广应用可循环可折叠式配送包装。
实施物流业态模式创新行动
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物流”。支持中小微物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创新发展“人工智能+物流”等应用。迭代升级“四港”云平台,上线“四港智运”大模型。鼓励发展智能云仓、数字仓储、“人工智能+仓储”。支持无人配送车等创新试点。
推动冷链物流绿色发展。鼓励企业布局建设共享式移动冷库。支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冷链物流园区和产销冷链集配中心等高能耗仓储设施节能环保改造。
提升逆向物流发展水平。加快推进杭州、宁波、嘉兴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建设,推进台州市金属资源再生产业重点基地建设。重点支持湖州、衢州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苍南、吴兴废旧纺织品回收等循环利用产业发展。
创新发展低空物流。聚焦商圈、社区、高校、景区等构建城市低空即时配送网络。推进低空物流跨区域主干航路规划布局,探索开展城际中短途低空物流运输。支持在偏远山区、海岛等交通不便地区,开展无人机物流配送服务。
实施物流治理能力提升行动
引导物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依法依规治理即时配送、快递快运、零担运输等物流行业恶意低价无序竞争。加大流通领域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强化对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领域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治理。
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到2030年,新增牵头和参与制定绿色物流相关国家、行业标准2项以上,相关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各5项以上。
加强非道路移动源管理。推动施工工地、矿山、港口、机场、物流园区等场所逐步纳入禁止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区域。到2030年,基本淘汰国二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
健全应急物流服务体系。建立以政府统筹、企业运营、平战一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物流体系。支持建设“平急两用”的城郊大仓基地。
材料来源:省发展改革委等
编辑:丁桂花
责编:李洲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