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张旭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铁路施工安全如何保障?
2025年11月27日凌晨,云南省昆明市洛羊镇火车站内发生一起试验列车碰撞施工作业人员事故致11死2伤,目前事故原因仍在调查。
据昆明火车站官方微博消息,27日凌晨,检测地震设备的55537次试验列车在正常通过昆明洛羊镇站内曲线处时,与进入线路的施工作业人员发生碰撞,造成11人死亡、2人受伤。事故发生后,铁路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与当地政府共同组织开展人员救治和应急救援工作。
目前,该站运输秩序已恢复正常,伤员救治和相关善后工作正有序展开,事故详细原因正在调查中。通报还表示,后续,将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人实施问责,并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全力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稳定。
公开资料显示,洛羊镇站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洛羊街道秋锦路,隶属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是昆明站至昆明南站联络线中间站。另据媒体报道,洛羊镇站是越行站,暂未开展客运业务,目前只转运货物。
界面新闻此前报道,上述事故遇难的11名施工作业人员有部分是劳务派遣工人。探究本质,铁路外包用工安全管理或许更值我们深思。
调度审批是否规范?
2022年9月15日实施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动态试验安全作业规范》(下称:《规范》)规定,试验列车运行的线路应处于封闭状态。此外,动态试验期间,试验线路区间内严禁进行调车、施工等交叉作业,且需通过视频监控实时掌握线路状态。
《规范》还明确,动态试验作业部门在试验前需先向线路归属部门申请,申请人、申请线路区间和作业时间应标注在申请单内。线路归属部门也需按照申请单的要求,检查确认线路状态完好。
余新(化名)是一名铁路工作人员。他告诉界面新闻,试验列车运行期间,线路区间禁止施工作业。按照铁路作业规范,若调度部门在夜间安排试验列车通过,应同步下达该时段停止施工的命令。“并且,试验列车运行需提前调度审批,并不是临时启动。”
2021年12月1日起实施的《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明确规定:试验列车上线运行前,必须提前向调度部门申请并获得审批,方可在指定时间和区段进入轨道。
北京交通大学运输学院杨浩教授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不论是运行试验列车,还是施工人员入轨作业,都须经过调度审批。调度部门事先做好计划,其中有着严格的程序和纪律要求。
岗点人员作业前还需严格执行登记工作。上述《办法》指出,需明确有关人员登销记、签认及保存期限等要求。未经签认(须调度命令准许的施工,无调度命令准许),严禁上道作业。
网传一则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昆明南工务段计划于27日凌晨0:50至4:00在洛羊镇站上下行正线及两端岔区进行有计划的换轨施工。事故原因则是在未收到施工调度命令的情况下,作业人员提前上道导致。
多家媒体对此进行核实。昆明局集团公司表示,要以官方公布信息为准,事故正在调查中。
现场防护缺位
从事故结果追溯流程漏洞,上述施工人员得以进入试验列车运行的线路区间,反映出现场封闭防护存在明显缺陷。
一位匿名业内专家向界面新闻表示,根据铁路施工作业规范,工人作业区域两端需按规定设置信号防护设施,这是保障现场人员安全的基础要求。
谈及现场防护不到位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他表示,线路防护栅栏破损、通道门未上锁,或夜间施工时未按规范开启警示灯,作业人员未穿着反光背心等都可能导致物理隔离与警示效果失效。此外,若驻站联络员与现场防护员未保持有效通信联控,也会造成警示缺位。“当然,具体成因仍需以官方最终调查结果为准。”
施工现场设置防护员是硬性要求。余新表示,即便列车停运、接触网停电,现场仍需留守防护员防范各类突发风险。
“比如作业人员可能因操作失衡发生意外或是遇到提前发车、未接收到信号的列车闯入作业区域。在这一突发情况下,上下行的防护员要立即通报中间的现场施工人员,组织大家迅速下道避险,避免事故发生。”余新说。
上述《办法》明确要求,施工前应当按规定设置驻站(调度部门)联络员、防护员,驻站(调度部门)联络员、现场防护员不得临时调换。现场防护员还应当根据作业现场地形条件、列车运行特点、人员和机具布置等情况确定站位和移动路径,做好作业人员和自身防护。
并且,《办法》还规定,作业过程中,驻站(调度部门)联络员与现场防护员须保持通信畅通并定时联系。一旦联控通信中断,作业负责人应当立即命令所有作业人员下道。
业内普遍“以包代管”
此次事故中的施工作业人员,是否经过正规安全培训、进入线路前是否履行了完整审批登记工作,都将成为此次事故调查的核心关键点。
界面新闻此前报道,一位当地知情人透露,在此次事故的11名遇难者中,有4人来自云南蒙自市下辖山村。
该名知情人与上述部分遇难者同村。“我们村子里有4人遇难,还有1人当时及时避险并未有生命危险,但受到了惊吓。”该知情人介绍,这5人系相约外出务工的民工,并不属于铁路系统的正式工作人员。
事故发生同日,四川也通报一起类似事故。成都铁路局绵阳车务段官方微博称,11月27日凌晨,两名作业人员在宝成线黄许镇至德阳区间进入邻线,被一通过的货物列车碰撞,不幸身亡。相关调查工作正在展开。
另据极目新闻报道,两名死者均为铁路段维护劳务派遣工人。初步了解事故原因为绵阳工务段在下行线施工,该2名劳务工作业时侵入上行线导致。
“其实,铁路施工路段出安全事故并不少见,我们常年都会组织学习相关安全文件,也清楚工务外包是行业普遍情况。”余新表示,铁路护坡除草、清理线路旁的煤灰以及石渣筛选等基础作业,普遍采用外包队伍。
他进一步介绍,外包施工队的作业人员多是村里的老年务工人员,“他们的安全意识相对薄弱,有时会不听从现场指挥和安全要求”。
“而承接这些外包业务的,多是中铁系统的下属工程局,不同局会承接不同区段的铁路工程。”余新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南昌局“2.18”铁路交通较大事故的调查结果显示,南昌局对临时雇用的村民未开展任何安全培训。3名作业人员(包括2名正式线路工、1名劳务工)在未接到天窗封锁调度命令的情况下擅自上道违规作业,且现场防护员未按规定与驻站联络员保持通讯,最终导致3人被途经该施工区间的K138次客车撞击身亡。
2024年修订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明确,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被派遣劳动者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但不能担任安全防护员和带班人员等工作,不得单独上道作业。
文章《铁路工务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表示,铁路工务安全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安全隐患排查不彻底。此外,安全培训与教育存在不足,“培训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并且,安全考核机制不完善,导致部分员工对安全培训持应付态度。”文章表示。
上述文章称,安全意识淡薄是铁路工务安全管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占比为70%以上,多是因为施工人员对安全规程认识不足。
如何提高铁路分包队伍的安全责任意识?界面新闻注意到,中铁二十局集团此前作出的主要措施之一是将本质安全要求纳入分包合同,同步签订《分包安全责任书》,明确分包商配备专职安全员、按标准投入安全防护设施等要求。
此外,强化考核与问责机制,在分包合同中提取1%~3%作为安全考核基金,建立安全积分超市制度,专项用于班组长、安全员等关键岗位人员激励。同时,对未落实安全责任、引发隐患的单位及个人,采取约谈、通报、扣减绩效等措施,形成“奖优罚劣”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