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唐云南发电有限公司滇东新能源事业部以“风电+光伏+特色农业”融合发展模式,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构建起一条绿色能源与乡村振兴深度协同的产业链,不仅点亮了万家灯火,更照亮了高原群众的致富路。
2022年,在云南省“8+3”“保供给、促投资”新能源项目启动之际,大唐云南滇东新能源事业部率先提出“电农共生”发展理念,通过无人机勘测与土壤检测,工程团队在丘北县腻脚乡等区域科学规划风电场与光伏电站,创新采用“高支架光伏+农业种植”模式,将光伏支架抬高至3米以上,风机基座周边预留10米耕作带,确保发电耕作两不误。
“不仅要建好电站,更要为地方发展留下空间。”大唐云南滇东新能源事业部负责人表示,公司组建了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并主动联合丘北县相关乡镇及合作社,共同建立金色万寿菊标准化种植基地,为农户统一提供花苗与技术指导,并建立价格保底收购机制。
目前,丘北县金色万寿菊种植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关键纽带。数据显示,自金色万寿菊种植产业项目落地以来,丘北县万寿菊种植规模从2011年的5000亩扩大至目前的75800亩,群众人均增收从4000元提升至18100元,增长率达352%。金黄色的万寿菊已经成为“致富花”和企地合作的成功典范。
为强化产业带动效应,大唐云南滇东新能源事业部充分发挥能源企业优势,在电站运维、后勤服务等环节优先聘用当地村民。经过系统培训,已有100多名村民转型为“新能源管家”,月均工资达4000元左右;针对劳动力短缺问题,大唐云南滇东新能源事业部创新推出“板下经济+土地托管”服务模式,既保障了电站稳定运行,又为农户带来了持续收益。
依托高原山地百万千瓦风电基地的壮观场景,地企携手打造“高原能源观光带”。围绕牛屎坡3A级景区,通过土地整合与规模化种植,连片打造3600亩万寿菊观光带,形成集能源科普、生态观光、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示范区。
每年6-10月,大唐云南滇东新能源事业部配合支持当地“丰收节”等主题活动,吸引近2万人次游客,带动腻脚酒、清汤羊等当地农特产品销售,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300万元。
截至2025年11月,大唐云南滇东新能源事业部在实现目标发电量的同时,通过产业链延伸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风电、光伏发电—万寿菊种植—农业深加工—乡村旅游”的特色产业链已形成良性循环,为区域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据了解,“十五五”期间,大唐云南滇东新能源事业部将增资投建锦屏西三期风电项目。届时,丘北县万寿菊种植面积预计扩展至25万亩,通过深化“地企联动”,让绿色发展红利惠及更多群众。“风机转出致富路,花海笑迎幸福来。”大唐云南滇东新能源事业部以能源产业为支点,以地企合作为纽带,在滇东高原绘就乡村振兴画卷,已经成为央企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随着产业链的建设推进和持续完善,丘北县地企合作的产业跨度、融合深度、辐射广度都必将结出更多硕果。
云南网记者 赵岗 通讯员 丁尚珊 资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