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蜂岩镇村民在茶园务工。 陈昌霖 摄肖芬
“以前守着老房子发愁,现在自家农房改民宿,旺季月入可近万元。”近日,遵义市凤冈县蜂岩镇小河村村民李大叔说。
如今的蜂岩镇,闲置资源变资产,村寨山水成风景,集体经济与乡村旅游同频共振,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十四五”期间,蜂岩镇坚持“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展思路,系统推进“服务四大对象、创新四动模式、深化五直服务、精准六抓措施、聚焦六条增收路径”等多元举措,持续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从实施“三年断奶计划”到推动“三年巩固提升”,镇村干部下沉一线、实干担当,以“辛苦指数”提升集体经济“发展指数”。截至目前,全镇共实施集体经济项目62个,各村社集体经济经营性纯收入均超20万元,其中一品泉社区、小河村超50万元,蜂岩镇集体经济发展强劲。
蜂岩镇依托得天独厚的万佛峡谷生态资源,将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旅游深度绑定,催生出“峡谷溯溪+特色民宿”的多元业态,形成了强劲的发展引擎。
该镇依托峡谷“凉资源”大力发展溯溪旅游,今年以来,万佛峡谷景区接待游客3.5万人次,营业收入达300.93万元。通过三村联动模式,小河村负责万佛峡谷景区游客摆渡,龙井社区经营游客中心超市,一品泉社区管理游客中心停车场,实现了资源互补、利益共享。
此外,该镇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将闲置农房转化为旅游资源,全镇现运营民宿14家,共计148间房、221个床位,可一次性接待游客400余名,与2024年相比,已新增民宿6家、房间68间、床位104个。截至目前,民宿总收入达44.81万元,民宿产业实现了提质增量。旅游业的火热还直接带动了餐饮业的发展,今年以来,全镇餐饮总收入达339.5万元,有效延伸了旅游产业链。
集体经济与文旅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村民。蜂岩镇通过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和最大受益者。
蜂岩镇通过“合作社+村民”“保底分红+务工收入”等模式,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2024年朱场村实现首次全员分红,发放大米价值6万余元,惠及群众4587名,2025年预计全员分红村(社区)7个。
该镇还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公司”模式累计建成生态标准化茶园4000亩,开发绿茶、红茶、白茶等品类,通过“线上电商平台+线下实体店”双渠道,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常年吸纳800名村民在茶园务工,人均月工资2600元,真正实现“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
如今的蜂岩镇,既有“富引四海朋,盛迎天下客”的热忱,更有“发展人人参与,成果人人共享”的底气。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正以集体经济为根、旅游发展为脉,深度挖掘自身潜力,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