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文商旅体“融”出圈,激活经济新引擎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从大运河畔的热闹展览到首钢园里的赛事狂欢,从大型场馆内的密集演出到商场里的演艺新空间,当下的北京,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热浪汹涌。作为全国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双奥之城”、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正以“融合”为笔,绘就一幅文商旅体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大满贯公园内,球迷在首钢滑雪大跳台下交流球技。 本报记者 邓伟摄(资料片)

当小小票根串联起多元消费空间,当赛场热血蔓延至城市的街头巷尾,当“为一个人奔赴一座城”成为文旅新潮流,不同产业之间的界限被悄然打破,“1+1+1+1>4”的协同效应重塑着人们的消费体验。这种创新探索,为超大城市转型升级提供了富有首都特色的实践方案,为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写下了鲜活的北京注脚。

以展为媒 小小票根掀起消费热潮

走进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文创空间,妇好鸮尊冰箱贴、亚丑钺斜挎包、双面神人青铜头像书签……一个个殷商文明的符号憨萌可爱,令人爱不释手。“之前的‘看·见殷商’展没赶上,没想到在这里还能买到这些网红文创。”从广东来京出差的谢女士颇为惊喜。“虽然展览上个月就已经结束了,但还是有不少观众特地来博物馆购买文创产品。”一位工作人员说。

一片甲骨惊天下,千年汉字贯古今。今年夏天,“看·见殷商”展甫一亮相,便成文化顶流。“买票得拼手速!”通州居民张女士对“运河之舟”并不陌生,“看·见殷商”展,却让她第一次在家门口感受到展览“破圈”的魅力,“排队时能听到天南地北的口音”。

来自上海的李先生,就是八方来客中的一员,拖着行李箱直奔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千年前的商朝文物荟萃一堂,怎能错过!”展厅内,李先生见证了妇好鸮尊这对“双胞胎”文物的聚首。展厅外,各种造型的冰箱贴、挎包、盲盒、摆件,让他看花了眼。

这是北京对单一展览投入文创产品数量最多的一次。据统计,近5个月的展期,“看·见殷商”展累计接待观众近20万人次,直接收入超2000万元,其中文创收入830.01万元,占比达41%。

博物馆之旅,可不止于看!走出展厅,张女士先在户外广场赶了场“潞夏商韵·遇见好物”市集,甜脆的庞各庄西瓜瞬间消解了暑气,傍晚又在三大文化建筑漫步赏景,还凭展览的票根在D.P.ONE源·心街区吃了顿85折晚餐,“没想到,一趟观展,能有这么丰富的体验。”

“票根活动真是聚人气,那会儿最忙的一天进店客流达到160人次。”聚源京蒙情餐厅店长王世宇说。展览也为餐厅积累了一批回头客,每逢周末,王世宇就能看到几张熟面孔。

一张小小票根,串联起更多的消费场景。数据显示,“看·见殷商”展期间,城市副中心的三大重点商圈消费规模达83.75亿元,四大重点商业综合体营业额超10亿元。

从单一文物展示,到“可体验、可消费、可传播”的文化盛宴——这种转变背后,是北京在文化展览领域探索文商旅体融合的新机制。由市委宣传部、市文物局牵头,市区两级跨部门协调机制建立,旅游线路、重点商圈、体育赛事、文艺演出等各类资源得以整合,让市民游客感受到北京的多元魅力。

赛事引流 多元融合激活消费增量

国庆中秋假期,首钢园化身欢乐的海洋。滑雪大跳台脚下,大屏幕前人群蔓延至百米开外,这不是顶流演唱会,而是2025WTT北京大满贯“莎头组合”王楚钦/孙颖莎的混双比赛“第二现场”。

人群中,家住石景山的资深球迷李卉席地而坐,呐喊助威。“咱北京真是太‘宠粉’了!”李卉常年跟着国乒“南征北战”。以往,她看完比赛就走人,这次WTT赛事可不一样:在观赛之余可以品美食、买文创、看艺术展、玩空中蹦极,还能坐着主题巴士逛商圈。“明年我当你们的向导!”李卉在微信群里邀请外地球友明年来北京。

赛场内,选手挥拍扣杀点燃激情;赛场外,“跟着赛事去旅行”已成风尚。山东球迷乐乐走出首钢园,游玩行程安排得更满:先去法海寺,再去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还有故宫、前门大街和白塔寺,“原来北京不只有厚重的历史底蕴,也有朝气蓬勃的城市活力!”

一场赛事,全城响应,考验着城市的内功和积淀,彰显了城市的温度和格局。

今年中国网球公开赛期间,北京首次推出“中网嘉年华第二现场”计划,在京内打造3大“超现场”旗舰点位、9个观赛派对及1处京外观赛点位。“在草坪观赛区和大家一起为球员鼓掌,就和在现场观赛的感觉一样。”“90后”莉莉是郑钦文的粉丝,在她看来,中网掀起了一场全民参与的网球文化热潮,“是球迷相聚在北京狂欢的‘大派对’。”

当体育赛事从单一的竞技表演,扩展为融合文化、旅游、商业的复合型消费场景,就为城市增加了一张与时尚潮流同频共振的“活名片”。工人体育场内,观众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三里屯商圈迎来全世界的球迷;国家体育场里,超6万名观众为电竞运动员呐喊助威,也带动周边酒店与商圈热度攀升;大运河畔,龙舟竞渡激发两岸消费热潮,为期三天的龙舟嘉年华活动吸引观众18万人次……

数据是观察经济活力的窗口——赛事举办期间,中网所在亚奥商圈累计客流达622.26万人次,消费额达9.77亿元;WTT所在新首钢商圈累计客流达112.98万人次、消费额达4.68亿元。作为“双奥之城”的北京,赛事流量正转化为经济增量。

演出聚势 带动吃喝玩住“一条龙”

今年,北京奥运场馆迎来史上最密集演出季,几乎每逢周末节假日,“鸟巢”、“冰丝带”、五棵松体育馆等场馆就有大型演出轮番上演。以“鸟巢”为例,全年共举办56场次万人以上大型活动,预计观演观赛超300万人次。

“为一个人赴一座城”,演出与城市的双向奔赴,已成为城市文旅消费的新坐标,而首都北京,无疑走在新消费的前列。

市民小高今年就先后在“鸟巢”和五棵松体育馆追了凤凰传奇、陈奕迅、孙燕姿三场演唱会,越听越上瘾。“场馆现场的氛围是令人震撼的程度,配套服务也很贴心,餐食卖得不算贵,买个文创水杯就能无限续水,雨天还免费发雨衣,北京办演唱会的水平超赞!”

大型演出聚势,也带动周边吃喝玩住娱购消费明显增长。4月至6月,张杰、凤凰传奇、林俊杰等明星演唱会期间,“鸟巢”周边月色码头、玲珑之夏夏日美食广场等商业区营业额同比常态增长30%;北辰五洲大酒店和北辰五洲皇冠国际酒店满房天数超过40天,平均房价较平时提升15%。

当机制创新为文化资源赋能,当活动牵引与产业融合同频,北京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北京电影生活节期间,开展300余场各类活动,带动全市30余个重点商圈、1100余家门店深度参与,累计吸引客流7666万人次,带动消费251.7亿元;“跟着北影节来怀柔”活动拉动怀柔区接待游客160.12万人次,同比增长12.67%,消费5.68亿元。

“作为文化中心与国际交往中心,北京在集聚顶层文化IP、高能级国际赛事、高端会展演艺资源方面,拥有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资源禀赋,要将这种资源禀赋真正转化为可持续的产业引擎。”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分析,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正是培育高端体验型消费、提升城市消费能级和国际吸引力的关键所在。这个融合了多元业态的产业生态,将成为助推北京经济增长一个极具活力的“新引擎”。

来源:北京日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文商旅体“融”出圈,激活经济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