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改善人居环境 精绣城市容颜

转自:贵州日报

仁怀街景。 (仁怀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钱诚

漫步今日仁怀,从城区井然有序的街巷到乡村洁净如洗的院落,从稳定输送的燃气管道到方便快捷的智慧停车场,每一处细微变化都印记着城市管理的坚实足迹。

“十四五”以来,遵义市仁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作为城市管理的主力军,在环卫提质、燃气安全、韧性建设、数智赋能与民生实事等多个维度同步发力,推动城市管理实现从“面子”到“里子”的跃升,交出了一份城乡环境焕然一新、城市运行安全高效、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的暖心答卷。

环卫体系升级,城乡底色绘就新画卷

农村垃圾如何收集、转运、处理,是一道复杂的现实考题。“十四五”期间,仁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以空前力度,全面打响一场围绕农村生活垃圾的攻坚战。

自2021年以来,一幅现代化的收运网络在仁怀城乡大地迅速铺开:1559个生活垃圾收集点如雨后春笋般建成投用,它们设计统一、布局合理,成为乡村一道新的风景线;86辆垃圾清运车和26辆转运车穿梭于乡间道路,构成了流动的环卫血脉;18座生活垃圾中转站高效转运,另有3座正在加紧建设,预计2025年底投入使用,将形成更强的区域处理能力。更为关键的是,一支704人的村庄保洁员队伍匹配到位,成为了乡村环境的“守护者”。

这一系列投入的成果令人瞩目:至2024年,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不仅实现了行政村的100%全覆盖,更将触角延伸至所有30户以上的自然村寨,覆盖率从2021年的32.2%跃升至100%。这意味着,即使是最偏远的山村,垃圾也“有处可去、有人来清”,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了跨越。

在解决了“收得起来”的问题后,仁怀将目光投向了“处理得好”。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一路高歌猛进,从2021年的96.99%稳步提升至2024年的99.98%,2025年上半年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每一个百分点的提升背后,都是严谨科学的管理与不懈地努力。

在垃圾处理的末端,监管的触角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大槽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有2名派驻工作人员进行每日巡查,确保填埋作业规范;委托的第三方专业公司负责处理高浓度的渗滤液,2021年以来已出具46期严谨的监测报告,时刻守护着土壤与地下水的安全。对于承担资源化处理重任的餐厨垃圾处理厂和焚烧发电厂,不定期安全检查已成常态,确保这些设施在“吞进”垃圾、“吐出”能源的过程中万无一失。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全市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含餐厨垃圾)总量从16.79万吨增长至23.29万吨,处理能力与城市发展需求实现匹配。

筑牢安全防线,城市运行血脉更畅通

一条条埋设于地下的燃气管道,正成为连接城市发展动能与千家万户炊烟的“地下动脉”。截至2025年10月,仁怀市天然气管道总长度671.8公里,较2023年增长31.81%。

这张不断延伸的能源网络,一端连接着荣昌坝和坛厂两座总储量近百万立方米的LNG储备站,为城市储备下“沉着的底气”;另一端则连接着持续增长的用户群体——用户规模从2023年的5.49万户居民用户增至2025年的6.22万户居民用户。

规模扩张,安全是永恒的底线。仁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燃气安全与基础设施建设置于突出位置,打出了一套标本兼治的组合拳:

向高风险领域“亮剑”:自2025年4月起,全面禁止向高层建筑配送瓶装液化石油气,推进“瓶改管”200户,实现安全升级;

向老旧管网“问诊”:2023年至2025年,累计新建、改造燃气管道超124公里,对全市509.68公里中压及以上管道进行了一次“全覆盖体检”,有效降低了因管道老化带来的泄漏风险。

向末端隐患“出拳”:紧盯“问题气、瓶、阀、管”,2024年检查报废液化石油气瓶920个,2025年启动免费更换300根燃气软管计划,维护庭院立管1800米,将安全措施落实到最细。

最让市民感到暖心的,是安全监管中蕴含的民生温度。2023年至2025年,累计投入超60万元用于燃气安全惠民项目,为5000户管道用户免费安装燃气报警器,为100户群众安装符合安全标准的燃气热水器,为200户困难群体减免燃气费用,并在登记过程中同步上门开展安全检查。这一系列“主动服务”,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关怀,燃气安全满意度显著提升。

数智赋能民生实事,城市治理迈向精准高效

“十四五”期间,数字化浪潮改变了仁怀的城市治理逻辑,让管理变得更“智慧”,服务变得更贴心。

“一网统管”,让城市管理耳聪目明。仁怀市创新采用“一网(公安天网)共用,平台独立使用”的集约化模式,高效共享了1601个公安天网摄像头资源。在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即可调取重点区域的实时画面,占道经营、乱堆乱放、乱停乱靠、设施破损等城市“顽疾”无所遁形,形成了“实时发现、快速派遣、限时处置、及时反馈”的闭环管理。

城市管理的最终落脚点是民生。五年来,仁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一件件民生实事列入计划,并逐年逐件将其从“纸上蓝图”变为“地上现实”:

2021年,餐厨剩余物处置项目建成试运营,从源头规范了餐厨垃圾处理;

2022年,4个新建农贸市场投入使用,极大便利了市民“菜篮子”;新增公共停车位1150个,新建3座人行天桥,缓解了“停车难”和“过街险”的问题;

2023年,民生投入加码,新增停车位4310个;

2024年,公共服务向“智慧化”迈进。新增城区便民公共停车位2256个;

2025年,民生福祉持续提升。10个智慧停车场陆续建成,新增3014个城区便民公共停车位;全面启动改造一万盏城市路灯的项目,提升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与夜间照明品质。

这些看似琐碎的民生工程,却在细微处温暖着市民生活,彰显着城市管理的温度与精度。

展望“十五五”,仁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已然绘就新蓝图:将以“工匠精神”精雕细琢每一处市政设施,以“划行规市”理念优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力量下沉”激活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以“更高标准”规范城市空间秩序,以“规范程序”和“高压态势”守护法治与安全底线,朝着更加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市坚定前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改善人居环境 精绣城市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