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十四五”期间,天津财经大学紧扣“数智+财经”发展方向,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将数字化转型确立为核心战略。随着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启动“智慧天财”建设,学校持续推动数智技术与财经教育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具有财经特色的智能校园,全面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AI技能,为新财经建设持续注入“数智动能”。
统筹战略布局 筑牢“数智+财经”融合根基
在天津财经大学第三次党代会上,学校提出绘写“智慧天财”的愿景蓝图,明确要全面打造高度智能的数字化校园,不断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人工智能应用水平,实现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治理保障数智变革,为建设高水平财经大学提供有力支撑。学校制定出台《“智慧天财”建设行动方案》,形成智慧教学、智慧科研、智慧学工、智慧治理、智慧保障等领域具体行动举措,通过技术赋能打破发展路径固有依赖,形成发展模式创新迭代。学校还制定修订系列保障制度,设立专项机构强化组织支撑,全方位构建“智慧天财”一体化保障体系。
深化改革创新 赋能“数智+财经”人才培养
“十四五”时期,天津财经大学围绕数智知识、数智技能、数智交流协作、数智问题解决和数智伦理道德“五域”,设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数字经济新专业,开设“数学建模与科学计算”“AI数字财经”等数十余个微专业,建设人工智能通识课、数字素养核心课、“智能+专业”融合课,设置“教师数智工作坊”,搭建“虚拟商业社会环境”数智孪生空间,“五位一体”推进改革。特别是今年初以来,学校自主研发“助学”“助教”“助评”智能体,牵引“数智+财经”人才培养进入2.0时代。学生可以与“助学”智能体展开人机交流,完成课前知识点的预习和课后难点问题的答疑。同时,“助学”智能体沉淀数据对学情完成精准画像。老师根据学生学情画像,通过“助教”智能体开展针对性教学,帮助教师聚焦高质量的教学设计与认知引导。“助评”智能体突出形成性评价,实时采集学生互动行为、作业完成度与课堂参与度的多维数据,生成可视化教学诊断报告,为教师评“学”提供一手数据。“三体”协同运行构成了“教学评”互为反馈的智能教学闭环。
释放科研动能 推动“数智+财经”成果转化
“十四五”时期,天津财经大学依托数智财经建设资源,不断释放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动能。在2024年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学校教师联合发布汲智科技“财经政法垂域模型”。模型的智慧审计系统运用尖端算法仿真专家推理,深度整合多源数据,结合智能技术对财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模型还设有政策法规智能服务系统,独创“双人工智能引擎”模式,通过“检索机器人”“问答机器人”为用户提供高效、精准的法律法规检索服务,相关成果为合作单位提供智慧财经解决方案。学校还自主开发“天财平台治理数据库”,连续发布《中国数字/网络平台治理研究报告》,系统准确反映中国数字平台建设进展趋势。2024年主导发布首个《数字平台治理准则》倡议,为构建公平、可持续的数字平台生态提供建设思路。依托智慧实验平台,学校科研团队还深度挖掘多维数据价值,构建智能化分析模型,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同开展经济运行监测、债务风险测评系列研究,产生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
升级治理效能 提供“数智+财经”保障支持
“十四五”时期,天津财经大学坚持将数智资源建设作为优先领域,投资建成虚拟化资源池,计算与存储能力大幅提升。优先保证一体化数据中台建设资源投入,从制度、数据、服务、安全全方位推进校园数智化转型,实现治理模式从“分散管理”向“协同共治”升级。搭建统一数据基座,接入多部门核心业务系统,打造业务接口与中间库,解决系统间数据互通难题,同时集成海量有效数据,形成多数据域和数据主题,建设校务分析系统,为智能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不断拓宽智能服务渠道,升级“天财微校园APP”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多领域智能体并集成“天小财”智能体矩阵,实现校园事务一键查询与办理,便利师生校园生活。
通讯员 徐志伟 王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