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创新土地管理方式 赋能美丽中国建设

(来源:新华日报)

“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近年来,江苏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美丽江苏建设成果丰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但在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具体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颈性问题:资源环境约束持续趋紧;绿色生产转型任务艰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难度较大;城市更新步伐缓慢,绿色基础设施覆盖不足;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短板,乡村闲置资源盘活机制不健全等。

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和建设载体,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支点、碳达峰目标实现的基础空间、城乡绿色转型的主战场。以土地管理创新破解美丽中国建设关键瓶颈,可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路径探索:

构建生态安全与碳约束导向的国土空间管控体系。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区,对新增建设用地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在重点产业集聚区和城镇开发边界内,将单位碳排放强度、污染物排放总量、生态服务损失列为规划刚性指标。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土地整治、面源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等举措。

推进绿色生产导向的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控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项目用地供应,对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严格执行用地审批前环境评估制度。对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基地、储能设施、新型电力系统等符合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方向的项目,优先保障用地需求。对长期超标排放、整改不力的项目,通过控制新增用地、调整土地用途、压缩用地续期等方式,倒逼其绿色化改造或有序退出。

实施绿色生活导向的城市绿色更新与功能重构。支持城镇老旧小区、街区、厂区和城中村开展以节能降碳、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为重点的综合性改造,对符合条件的地块优化用途。统筹土地级差收益、污染修复成本与生态改善绩效,构建城市绿色更新中政府、企业、居民多方共赢的利益分享机制。优化城镇空间形态与交通结构,深化以绿色更新为主线的实践探索,构建以公共交通导向开发、职住平衡、多中心布局为特征的空间格局。

聚焦乡村生态振兴的土地价值盘活与功能提升。在严守耕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前提下,健全农村闲置资源盘活机制,引导资金、技术等要素向绿色农业、生态产业、乡村旅游等领域集聚。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等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村庄发展规划。以农业绿色低碳转型为核心,有序推进农用地污染治理、养殖方式优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提升乡村生态功能。 (作者为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院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创新土地管理方式 赋能美丽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