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王 春 □ 本报通讯员 高源青 杜恒军 为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4年创新设立全省首个住建领域“巡回调解室”,以“流动服务、前置响应、专家会诊”的解纷模式,为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提供了“余杭方案”。 作为杭州城市新中心,余杭区住宅小区类型多元,复杂的人口结构衍生出多样的物业纠纷、装修矛盾及建工合同争议,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关注点。“解纷宗旨要变‘群众向上跑’为‘部门向下跑’,变‘多头找’为‘一站解’,让群众在家门口解决烦心事。”杭州市余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固定调解点不同,巡回调解室是一支由60余名调解专家、建筑工程师、业务骨干等组成的流动服务队。群众有需求,队伍就出发,主动把调解服务送到镇街、村社、企业和居民家中。 余杭区构建起“小区—村社—镇街—住建”四级响应网络,结合纠纷类型,模块化组建解纷团队,即时启动绿色解纷通道。普通矛盾依据行政区划由余杭、良渚、瓶窑三个分中心按照便民原则就近调处;复杂纠纷由综合协调室进行预登记与受理,按需匹配专家“把脉问诊”;遇到调解僵局,则适时启动“共享法庭”机制,由法官提供专业指导,确保在法治轨道内定分止争。 “巡回调解室”运行一年来,已成功排查化解住建领域纠纷397件。余杭区住建局依托巡回调解室平台,创新拓展解纷服务外延,力争把纠纷“化早、化小、化了”,全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接下来,余杭区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三方协同,深入实施“幸福红立方”工程,拓宽“市场调解先行、行政调解保障、司法调解托底”的综合治理路径,不断优化专家库与“智囊团”队伍建设,推动巡回调解室成为凝聚人心、传递温暖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