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他人进行沟通,是我们每天都要遇到的场景。但总有人会说,自己仿佛不那么擅长沟通,总是词不达意,无法将自己的想法很好地传达。
其实,不需要太多负担,因为真正的沟通,从来不是完美的演讲。它也不是一场需要赢的比赛,不是一份等待批阅的试卷,而是一场心与心的交换——我拿出自己珍贵的东西交给你,也渴望你能看见我的真诚。
今天的《夜读》,与大家聊一聊关于沟通的话题,也为大家提供一些提升表达能力的方法,为大家在搭建心与心的桥梁时,注入更多勇气。
你的沟通
为什么会出现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不清楚自己与他人的沟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为什么明明自己说了很多,对方却始终无法理解,自己仿佛面对一扇不知如何打开的门,焦急却束手无策。心理学家说,问题可能出现在这些方面——
首先,要对齐背景信息。认知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知识诅咒”,简单来说就是,一旦你知道某件事,就很难理解别人为什么不知道。所以,在一些我们与他人沟通的时刻,就很容易受到干扰,觉得自己懂的别人也懂,忽略背景信息的铺垫,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别人难以理解你说的内容。
其次,表达时的顺序十分重要。如果我们在表达时主次不清、思维跳跃,就很容易让他人抓不住重点。所以,开门见山地表达观点非常重要。
再次,学会倾听,也是优秀表达能力的前提。就像当对方向你伸出手时,你要握住它,才能接收彼此的善意,形成友谊的桥梁一样,沟通时也有接收和回馈的环节。所以,想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首要任务就是倾听对方的意思。如果在别人说话时忙着组织自己的语言,就很容易因误解他人的意思,导致沟通失效。
最后,良好沟通的前提是不带评价地接纳。敞开心扉,接纳对方的话语,对方的观点,不急于下判断,给对方贴标签,用广阔的胸襟接纳一切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允许别人拥有自己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营造更融洽的沟通氛围,让你有机会输出自己的看法。
学会表达
可以让沟通事半功倍
沟通中更重要的一点,是学会表达。表达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当你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会发现生活中少了很多矛盾,多了很多机会,甚至自我价值也因此提升了。
想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首先要学会换位思考:对方哪里没听懂?对这件事已有多少了解?是否认可这样的措辞?想让对方明白你话语中的核心,共情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你们二者真切地站在同一方空间,在同一个场域下,你才不是自说自话。
其次,结论先行,先说关键,再说其他;先说结论,再说流程。有人说,与人沟通其实就像写一篇小说大纲,开门见山,捋清思维,用30秒抓住对方注意力非常重要。
再次,遇到给别人讲解陌生的概念,可以试试“找共同点”,即找到陌生概念和熟悉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简单、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简单来说,就是举例子、打比方,找到对方能理解的语言来描述,这样才能把彼此的思维拉到统一战线上。
最后,遇到矛盾分歧时,可以先肯定对方观点中的合理之处,再提出具体建议。每个人对世事都有自己的看法,没有人喜欢被冒犯、被反驳,所以,适当表达认可,是打开紧闭心房的一把钥匙。先让对方明白,你们是求同存异的,沟通才能更好地开展。
我们常常高估了语言的透明度,以为自己说清楚了,对方就一定听懂了;同时也低估了人心的复杂性,忽略了情绪、背景和关系对信息的过滤与扭曲。只有了解了这些内容,我们才开启了有效沟通的第一步。
11个小方法
帮你培养表达能力
01坚持广泛而有深度的高质量阅读,构建扎实的知识体系。
02养成思考习惯,读书、看剧、观察生活时,可以尝试随手记录下触动你的观点与自己的思考。
03培养“第一性原理”思维。遇到问题时,尝试剥离表象,去探寻事物的本质,形成自己的见解。
04善用“金字塔原理”。组织信息时,先搭框架,再填细节,确保观点上下对应,逻辑横向清晰。
05培养自己的“一句话概括”能力。尝试用一句话概括一部电影、一篇文章,总结它们的中心观点。
06遇到严肃讨论时,可以尝试为自己的观点配备“证据三件套”。每个重要观点,都尝试准备数据、案例和亲身经历作为支撑。
07寻找一个你欣赏的表达者,像主持人,或脱口秀达人等,尝试模仿他们说话的节奏和表达方式。
08在表达时,尽量少使用专业术语,可以尝试将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日常语言。
09将抽象概念与具体、熟悉的事物相联系,多打比方,降低听众的理解成本。
10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在沟通或表达场景中不顺畅时,试着接受自己的笨拙,将它视为一次练习和成长的机会,给自己鼓鼓劲。
11最后,真正珍贵的沟通,其实不是完美的登台表演,而是分享。只要你拿出以心换心的诚意,一切技巧都不再重要。
文丨央视新闻《夜读》整编图丨视觉中国监制丨王元主编丨马文佳编辑丨李柯谕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