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2026考研报名人数343万,招生数、保研数双增,考研更易“上岸”了?

(来源:上观新闻)

据教育部官网消息,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2025年12月20日至21日举行。据统计,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343万。这是近几年来,考研报名人数首次跌破350万关口。

除了数字的变化,上海高校研究生招生又有哪些变化?

【选择考研,更趋理性】

考研报名人数的变化,背后是考生对是否选择考研的理性考虑。

如果以就业为最终目的,考研的性价比如何?这涉及到“三重计算”。就时间成本而言,3年脱产学习和3年工作经验,哪个对以后的就业更有利?就机会成本而言,读研期间错过的行业红利期,研究生毕业后再找工作,是否比现在更容易?就风险成本而言,3年后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这些都成为考研者心里衡量的因素。

当前形势下,一些学生认为,算起时间成本与费用成本,不如先去就业,深入了解行业的用人需求后,有的放矢地选择考研方向,这样更有针对性。有应届毕业生表示,虽然在入学之初的确有考研的打算,当时只是单纯地想“提升学历”,但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发现自己并非想走学术路线,因此最后放弃了考研。

“我们的教育结构也在改变,学生提升学历的路径越发多元。除了学术硕士发展快,专业硕士有一部分面向非全日制的,有的人会采取一边工作一边读研的方式来获得研究生学位。”同济大学教育评估中心主任樊秀娣补充道,近年通过推荐免试、同等学力、中外合作、境外留学等多元化途径考研、读研的人数正在高速增长。这些庞大的群体,都不在研招网的统计范围内。比如,中外合作硕士板块,也是属于热门考研升学路径。每年全国近150个项目约1.2万个招生计划,供数十万考生“哄抢”。

【更容易上岸了吗?】

与此同时,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却在增加。但根据行业预测,‌2026年全国硕士招生规模预计约为135.68万人‌,较2025年有所扩招。

竞争变小了?容易上岸了?2026年考研呈现“整体降温、局部火热”的鲜明特征,一些热门专业报名依然火爆。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结构性分化愈发明显:工科专业报名占比超50%,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前十热门专业平均报录比达18:1。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三大工科专业以超15万报名人数领跑。

同时,随着保研名额也在逐渐变多。2025年新增67所具有保研资格的高校,包含宁波诺丁汉(首家中外合办)、西湖大学(首家民办)等特色院校。‌‌这是自2017年以来第一次增加,目前全国具有保研资格高校已从366所增至433所,其中包含部分二本院校。

这个变化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很多“双一流”大学把更多名额留给了保研的学生,考研者的竞争大幕才真正开始。就目前公开的数据来看,2026届高校保研人数已经突破了16万,保研名额连续多年增长。2026年全国高校推免名额稳中有增,顶尖高校如浙江大学保研率达39%,部分985高校保研名额超50%,即便双非院校推免名额也显著增加。

【上海:专业调整带来招生变化】

上海高校的研究生招生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不少高校在调整专业设置,新增了不少紧跟时代的热门专业。

沪上高校纷纷新设跨学科交叉专业。同济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新增5个前沿交叉学位点——电气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区域国别学,光电科学与技术,低空技术工程,新增1个招生单位——同济大学中意工程创新学院,在三个学科开展国际双学位人才培养。

为何有这样的变化?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数智时代,单一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已难以从容应对,社会迫切需要兼具“一专多能”特质与跨领域整合能力的“π型”人才。据悉,同济大学2024年全日制硕士招生4172人, 2025年全日制硕士招生4512人,增加8%,2026年将进一步有序扩大招生规模,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建设。

上海财经大学加速推进“AI+财经”学科融合。学校2026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3070人,较2025年简章计划增加185名,增幅约6.4%。在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考专业设置上,增加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相关专业。其中,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首次招收经济统计与经济计量、数据科学与统计应用硕士;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首次招收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硕士;财税投资学院和数字经济学院新设“住企培养”方向专业硕士,促进人才培养匹配时代需求。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26年稳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在2025年约2000名招生规模上,2026年拟招生计划增加15%左右。优化硕士招生结构,2026年对出口管制、金融科技、涉外律师、国际金融、国际会计专项班相应增加招生计划;今年成立的新贸易业态专业学院将在数字经济专硕首次开展招生。

应用型高校紧跟产业需求,逐步扩大专硕招生。作为今年上海应用型高校综合改革的试点学校,上海电机学院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新增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低空技术与工程、航空工程、光电信息工程4个招生专业。招生总人数在去年1100人的基础上,估计总数上比去年上浮20%左右。同时,学校在8个学科、5个专业下开设卓越工程师学院专项班,聚焦高端能源装备、智能制造、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上海市重点产业领域。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26年继续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计划招收人数较2025年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重点提升美丽健康、智能制造、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和急需领域的招生规模,且对部分招生专业方向进行了调整,电子信息专业硕士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控制工程、集成电路工程及计算机技术等相关领域招生,新增了低空运载器系统工程和低空安全保障技术自设专业的招生,同时稳步提升专业硕士和理工农类招生占比。

而作为上海第一所开启研究生教育的民办高校,2026年是上海杉达学院第二年招收硕士研究生。记者从学校了解到,2026年招收全日制专硕的专业为金融、电子信息、护理,紧跟社会发展需求,招生人数从2025年的60人拟计划升至130人左右。“去年,学校首年招生报名情况较好,三个学位点招生计划60人,一志愿报名362人;2026年研究生报名较去年增长了近20%,其中护理专业报名人数增长超30%。”学校研究生招生办有关负责人说。

考研报名人数的变化,背后都有复杂的原因。樊秀娣认为,考研、考公,不应成为逃避就业的避风港。从整个社会而言,应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使考研真正成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途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公平的就业机会,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社会稳定发展。

原标题:《2026考研报名人数343万,招生数、保研数双增,考研更易“上岸”了?》

栏目主编:徐瑞哲 题图来源:同济学生在考研自习室复习 图片来源:内图来自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

来源:作者:李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2026考研报名人数343万,招生数、保研数双增,考研更易“上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