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锐评|一棵白菜155元?岂能私贴“地理标志产品”标签骗人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著名地理标志产品“胶白”,正遭遇套牌危机。据央视新闻报道,某电商平台标价155元一棵的“胶州大白菜”,其实是普通大白菜装进了“胶白”礼盒,其品相与发货地沭阳农贸市场9毛一斤的大白菜并无两样。胶州市大白菜协会已经出面打假。更让人吃惊的是,不少“正宗胶州大白菜”网店压根儿没有货源,接单后通过购买第三方货源商家的普通大白菜加价销售,且同一个法定代表人注册多家店铺、分散显示经营地址,迷惑线上买家的警惕心。

电商平台售卖的假“胶白”。图据报道

胶州大白菜一直享有盛誉,2017年9月获得原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清甜可口、甘之如饴,是胶州大白菜给食客留下的印象。怀揣对特色农产品的期待,消费者支付数十倍于普通白菜的价格购买“胶白”,换来的却是品质平平、哪都能买到的普通白菜,既蒙受经济损失,也没尝到那一口原汁原味。由不良商家主导的虚假交易,抹黑胶州大白菜的“金字招牌”,损害“地理标志产品”的信誉,严重挤压优质产区正品白菜的市场空间。

消费者花高价买白菜是出于信任,商家赚高额利润利用的是信息不对称。不是每名买家都有专业鉴别力,能准确分辨叶脉走向和口感差异。正是瞄准了消费者多是依靠标签和宣传做出判断的现实,不良商家肆意上演李鬼冒充李逵的把戏。相比于单纯把普通白菜按“胶白”包装的算计,“无货源”营销模式同样可恨。不设仓储、不验品质,甚至不了解真假“胶白”有什么区别,仅凭营销套路精准收割对“胶白”慕名而来的消费者。脱离实体经营核心范畴的套利伎俩,把“胶白”异化为“空手套白狼”的工具。层层伪装的陷阱,折射商业道德的沦丧。针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侵权假冒行为,受害的当然不止“胶白”。无论蔬菜还是瓜果、食品还是日用品,正是一个个知假售假的中间商,搅浑了地理标志产品的交易市场。

不能让更多消费者为假“胶白”白花钱,“地理标志产品”更不能沦为任人随意粘贴的标签。清除逐利忘义的套牌商家,需要监管部门与电商平台双双发力。前者应聚焦产地造假、价格虚标等关键问题,联合地理标志产品协会,细化“胶白”等产地溯源标准、品质鉴别规范,对冒牌货、贴牌货背后的每一个失责方依法重罚;后者应加强对挂名“地理标志产品”店铺的资质核验,杜绝无货源店铺蒙混过关,并建立动态监测机制,重点核查用户投诉集中的网店。尽快补齐监管精准度不足、平台审核不严的短板,既是帮助胶州大白菜等农产品“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也是推动特色农产品市场回归优质优价、诚信经营的良性生态。

“地理标志产品”是质量优良的代名词,是多年积淀的财富,绝不能被害群之马给拱了。从这个角度说,打击冒牌“胶白”,不仅是保护正版农作物的口碑,也是保护市场的诚信根基。“天价白菜”的坑,不能让更多消费者踩了。

来源:北京晚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锐评|一棵白菜155元?岂能私贴“地理标志产品”标签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