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日前,曹杨新村街道进行了一堂养老护理技能课。在护理培训模型前,居民们正专注地学习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急救技巧,以及为老人进行关节被动活动训练。这样贴近生活、注重实操的课堂,正是街道为居民量身打造的“赋能”现场。
“以前想学点新东西,不知道去哪学,也不知道学什么有用。现在街道这个赋能营,课程又新又实在,就像一份丰富的‘技能菜单’!”刚上完养老护理课的居民李明颇有感触,表示这门课之所以吸引她,在于其紧密贴合实际需求,“既能学习如何更好地照顾家里老人,也为未来就业多储备一项技能。”
这节生动的培训课程,不仅是街道“帮就业”技能赋能营的一个教学场景,更是其构建“15分钟乐业服务圈”、完善“家门口”乐业服务体系的一个生动切面。
三阶段进阶打通“学与用”的壁垒
为何要推出这样贴近需求、体系完整的课程?街道职业指导师陈慧说:“我们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技能培训,强化社区居民的职业能力,精准对接社会需求,促进人才供需的高效匹配。”为此,街道精心策划了“帮就业”赋能营,并制定了覆盖全年的职业技能体验课计划。该计划创新性地设计了“启航”“蜕变”“飞跃”三阶段进阶路径,为学员提供从兴趣启蒙到职场过渡的全链路培养。
“我们的‘启航’阶段,重在帮助学员拓宽视野、夯实基础。”陈慧解释道。这一阶段的课程涵盖了八大领域,包括自媒体运营、AI生成、咖啡茶艺、插花花艺以及养老护理基础等入门技能,旨在激发居民的学习兴趣,探索多样化的职业可能性。
养老护理初级课程
当学员在“启航”阶段找到兴趣方向后,便可进入更具深度的“蜕变”阶段。此阶段聚焦于实践技能的深化,课程内容实现了从“了解是什么”到“掌握怎么干”的跨越。如自媒体课程会从基础的内容创作进阶到视频剪辑与直播带货;AIGC课程会从文本生成深入到深度学习与应用创新,递进式深入学习使学员能应对更复杂的实际场景。
完成技能深化后,赋能营的“飞跃”阶段则着力于打通就业的“最后一公里”。该阶段通过项目实战与专项辅导,帮助学员备战相关的职业认证考试,如咖啡师认证、视频剪辑师认证等,为持证上岗、顺利就业铺平道路。
从课堂到岗位,构建社区乐业新生态
要将技能转化为实际就业,还需要精准的岗位对接。陈慧补充介绍:“街道积极与辖区内企业、商家建立紧密合作,广泛收集并精准匹配实习岗位,为学员从技能培训到稳定就业提供有力保障。”整个赋能营采用全程线下、理论与实操并举的方式,每项课程提供约8至16课时,确保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灵活、高效的提升机会。
全程线下并且理论与实操并举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设立系统化的赋能营,曹杨新村街道不仅为居民提供了多样化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机会,更构建了一个从技能启蒙、深化到认证就业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未来,街道还将在技能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就业服务、创业指导等内容,进一步完善“家门口”乐业服务体系,共建“15分钟乐业服务圈”。
原标题:《曹杨新村街道开出技能“菜单”,为居民就业“充电”》
栏目编辑:顾莹颖 文字编辑:赵菊玲
来源:作者:胡文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