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自“万企兴万村”行动深入推进以来,运河区工商联始终立足“联”字职能,精准搭建企村合作桥梁,引导辖区企业将发展优势与乡村振兴需求深度融合。
作为沧州市主城区,运河区传统农业长期受土地分散、技术滞后、附加值低等问题制约。运河区工商联聚焦痛点,深入刘胖庄村等乡村摸查需求,开展专题调研,精准匹配企业科技优势与乡村发展诉求,全力推动项目落地。
河北水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号召,累计投入1800万元,在刘胖庄村建成占地百余亩的科技智慧园,配套13座现代化阳光生态棚及3800平方米智能玻璃温室,为智慧农业发展筑牢硬件根基。
项目以“科技兴农、绿色发展”为核心,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引进12种无土栽培技术,高峰期种植果蔬品类达200余种,创新采用鱼菜共生系统实现“鱼肥水、菜净水”的生态循环,使果蔬营养价值较传统种植提升三倍。打造“生产+体验+销售”全链条模式,智能玻璃温室兼具高端定制与观光采摘功能。自主研发的都市阳台菜园设备推动农业与文旅、社区经济深度融合,打破传统农业边界。
在带动乡村发展上,项目构建起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就业帮扶精准发力,固定吸纳刘胖庄村及周边村民20人稳定就业,人均年工资达3.6万元;季节性用工累计提供岗位150人次,人均增收5000元,有效盘活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才培育持续赋能,开展技能培训20余次,覆盖农户50余户、受益超200人,其中3人成长为园区技术骨干。
运河区工商联全程跟踪服务,为项目保驾护航。协调解决土地流转、规划审批等难题,同时对接农业扶持政策,助力企业争取资源支持,吸引周边县市合作社参观学习,带动无土栽培技术在沧州地区覆盖率提升。该项目形成的“科技驱动+人才培育+三产融合”模式,成为北方城郊农业转型的“沧州样本”。
“下一步,运河区工商联将以水耕农业项目为示范,持续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搭建更多企村合作平台。”运河区工商联党组书记潘学健表示,“同时总结推广项目经验,引导更多企业投身乡村振兴,形成‘企业增效、乡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共赢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