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鼓楼区下关街道世茂滨江社区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1126人,占比18.36%,老龄化程度高、需求多元。近年来,社区党委强化党建引领,依托“红邻汇”品牌与“九悦空间”服务矩阵,创新“网格+居家式”养老模式,构建起组织保障有力、服务贴心高效、银龄生活丰富的老年友好社区格局。
筑牢红色堡垒,构建颐养安居环境
世茂滨江社区以“室内+室外”双提升为目标,实现住宅公共区域无障碍设施全覆盖。在人员密集区增设健身器材5处、便民休闲椅56张、桌椅4套,打造“悦邻驿站”“邻里汇客厅”“悦谈亭”等交流空间;提档升级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区,配备轮椅、智能血压仪等适老辅具,让老年人“走得进、坐得下、乐起来”。
社区联合南医大二附院、阅江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每月开展健康义诊,提供全科诊疗与用药指导。组建志愿服务队,提供上门健康监测、陪诊代办等服务;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家庭病床、免费体检、上门巡诊,开展慢性病管理与养生讲座,构建从“家门口看病”到“床边守护”的健康保障链。
依托“红邻汇”平台,社区实现需求采集、资源对接、服务派单、质量反馈全流程闭环。推广烟雾报警、紧急呼叫“一键通”入户;开通线上活动预约、“互联网+护理”等功能,推动服务“指尖办”“就近办”,实现养老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关怀”转变。
凝聚红色力量,完善温情服务体系
世茂滨江社区深挖社区能人,创办“吾悦学堂”老年大学,开设朗诵、舞蹈、太极拳、非洲鼓等课程;引入助餐点,解决高龄、独居老人“吃饭难”问题;发动党员志愿者、社会组织开展“暖心敲门”行动,提供理发、修脚、助洁、陪聊、送餐等服务。同时,对特殊困难老人落实“一对一”“多帮一”帮扶,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协助申请长护险;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睦邻活动与慰问,弘扬敬老爱老优良传统。
社区组建“红邻帮”“红邻法驿”等老年志愿队伍,引导老年人参与矛盾调解、文明督导、邻里互助、巡江护河、科普宣传、安全巡查等社区治理工作。开展“银龄之星”评选,并设立“银龄风采”宣传栏,调动老年人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推动“银龄力量”与社区发展“双向奔赴”,彰显“退休不褪色、余热亦生辉”的责任担当。
社区还动态更新老年人口数据库,分类标注健康状况、服务需求与风险等级,实现供需精准匹配。通过智能终端监测独居老人居家安全,及时预警异常情况。定期开展智慧助老培训,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健全服务反馈机制,通过回访与满意度调查持续优化服务,提升服务的可及性与人性化水平。
激活红色引擎,打造智慧养老生态
世茂滨江社区推广毫米波雷达、智能水表等设备,实时监测独居、空巢老人居家安全;配备AED急救设备、微型消防站,提升应急响应能力;设置滴滴助老车站,方便老年人出行;依托“茂家APP”实现线上报修、监控安防等功能;开展安全讲座、消防演练、反诈宣传等,筑牢社区老人安全防线。
社区聚焦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红色研学、游园会、手工制作、集体生日会、文艺汇演、趣味运动会、代际融合等活动,年均举办百余场,服务近万人次。结合二十四节气与传统佳节,推出“银龄时光剧场”“老友记沙龙”等品牌活动,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浓厚氛围。
不仅如此,社区牵头成立“银龄智囊团”,吸纳退休党员、“五老”志愿者等参与议事决策,让老年群体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推动解决公交线路增设、停车秩序整治、楼道杂物清理、便民设施增设、亲子屋建设等民生问题;打造“网格+居家式”养老服务模式,整合多方资源,搭建共治平台,系统落实“五清”(老人底数清、居住情况清、服务需求清、安全隐患清、权益保障清),实现需求对接精细化、服务覆盖网格化。
夕阳无限好,幸福正当时。世茂滨江社区党委书记刘翠宏表示,将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持续以“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为标准,以老年群体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拓展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模式,用心用情用力办更多好事、实事,托起辖区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通讯员 荣妍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景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