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宁波晚报
“学习雷锋好榜样……”
11月22日,阵阵嘶哑但有力的歌声
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传出
与正常人不同的是
这些歌者是一群经历过喉癌手术
失去声音的患者
他们是以独特的食管发声方式来歌唱
“大家好,我叫王建国”
一句简单的自我介绍
背后却是令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9年前,一纸喉癌诊断书
如晴天霹雳般砸向王建国
由于肿瘤已侵犯喉腔重要结构
若要彻底清除病灶挽救生命
就无法避免包括声带在内的全喉切除
这意味着他余生都将失去声音
为了保命,他接受了手术方案
无喉志愿者大合唱术后,医生告诉他
想要重新发声并非毫无可能
可以通过食管发音
术后3个月
结束了32次放、化疗的他开始苦练
食管发音也叫食管语
是利用无喉者术后残留的
食管上段黏膜振动发声
——通过腹压控制
将空气吸入食管,再缓慢排出
使食管入口处黏膜振动
配合口腔唇、舌、齿等构音器官的运动
最终形成可理解的语言
它无需依赖人工喉等器械
是一种“生理性”的发声重建方式
王建国(左)正在指导无喉者复声每一次练习
王建国都要使出全身力气
每天坚持4小时
哪怕是寒冬腊月
他都会练到浑身湿透
两个月后
他从能打嗝到说出“一二三四”
从一个一个字往外蹦
到能够一口气说完15个字
全家人都为他鼓掌
如今,王建国已能用食管发音
和人流畅交流
外人很难发现异样
为了鼓励更多的无喉者回归正常生活
他在线上、线下教学
目前已经有“学生”300多人
甚至还有外地患者专程到他家中求教
现在,他每天都在“天天向上、早日出声”
微信群里在线指导
“学生”们按时发语音“交作业”
从2021年7月李惠利医院
举办第一届无喉复声公益培训班以来
王建国从未缺席
作为培训志愿者在现场分享练习经验:
“只要不放弃
咱们也能像正常人一样说话、生活!”
学习食管发音
第一步是要学会打嗝
他“口手并用”向无喉者们
传授打嗝经验
记者在现场看到
一些无喉患者为了体会打嗝的感觉
会用手堵住颈部气管造瘘口
另一只手放在腹部寻找发力部位
还有一些患者为了能做到打嗝把气憋在胸腔里
不停重复俯身弯腰的动作
大家练得脸红冒汗,学习气氛浓厚
在当天的培训班现场
来自全国20多个城市的70多位无喉者
在志愿者的指导下
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重新发声
经过为期两天的食管发音训练
他们中有40位掌握技巧
从失声到重新发音
逐渐找回了表达的自由和对生活的希望
从开始只有10人的无喉病友团
发展到现在300余人的复声团
无喉复声公益项目
累计服务人次达1000余人次
助力300多人复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