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出海已实现了从“送出去”到“卖出去”的范式转变。文化“新三样”的成功表明,市场化运作才是文化传播创新的核心动力。我们要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市场主体才是跨文化传播的关键角色。例如,游戏公司通过角色设定、剧情设计嵌入中华元素,让全球玩家在沉浸式娱乐中感知中国文化魅力。可在政策层面进一步加大对出海企业的扶持,如提供国际市场调研支持、出海产品传播效果奖励,鼓励企业成为中华文明的“动态载体”。
2025年8月21日,在德国科隆,参观者在科隆游戏展走过游戏《原神》海报。 新华社图“文化折扣”是影响跨文化传播效果的核心因素。不同地区的受众对中华文化的接受度存在差异。因此,我们急需加强区域国别研究,精准把握目标市场的文化心理与审美偏好。今后,可通过加强海外文化研究中心建设,联合当地学者、创作者共同开发适配内容,避免“水土不服”。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各国受众行为和审美偏好,优化传播策略,真正实现“一国一策”,让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产生更深远的共鸣。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文化创新与青年发展研究院院长)
——摘自《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原文链接:
https://www.shobserver.cn/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1020237
原标题:《中华文化出海,谁才是真正的“关键先生”?》
栏目主编:杨逸淇 文字编辑:陈瑜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