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心伯
美国本届政府上任第一年,中美两国关系以激烈的博弈开局,到目前实现软着陆。华盛顿对华政策认知存在偏差、举措不当,碰壁后不得不进行调整。中国准备充分、意志坚定、应对有方,积极发挥塑造双边关系的能动性。这一年的中美博弈不仅将对未来三年两国关系走向产生重要影响,也在中美关系转型期具有标志性意义,更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添上浓重的一笔。
经历三个阶段,从激烈交锋到软着陆
2025年,中美关系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前因后果、环环相扣。
从1月份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始其第二个任期到5月份中美日内瓦谈判是第一阶段,特点是“不打不相识”。华盛顿先是以所谓“芬太尼问题”为由两次对华加征共计20%的关税,接着又对华加征高达34%的所谓“对等关税”。在中方进行反制后,美方更将对华关税升至150%左右,施压力度前所未有。面对美方无理打压,中方以关税、贸易、稀土等手段进行反制,并展示奉陪到底的决心。美方供应链告急,难以为继,不得不求和吁谈。经过这一轮交锋,美方对中方的战略魄力和经济韧性有了新的认识。
第二阶段从5月份日内瓦谈判到10月份吉隆坡谈判,特点是“打打谈谈”。在这个阶段,中美共举行了5轮经贸谈判,领导人两次通话,在外交、安全等领域也开展了高层互动。美方虽不得不通过谈判解决其经贸关切,但又屡生事端,不断对华施压,尤其是在9月中旬中美马德里谈判取得积极进展、两国领导人通话为双边关系奠定积极基调后,美国商务部在9月29日出台所谓“穿透性”规则,事实上将数千家中国企业延伸列入“实体清单”。在此背景下,中方于10月初发起强力反击,最后迫使美方坐到谈判桌前,与中方相向而行,在吉隆坡达成新的共识。
10月30日在韩国釜山举行的中美元首会晤开启了双边关系演变的第三阶段,特点是“积累共识”。这次会晤是特朗普第二任期两国领导人的首次面对面交流,与上次两人见面时隔六年。这六年里,中美两国以及双边关系都发生了重要变化,而今年以来两国间的激烈博弈更使得此次会晤不同寻常。两国领导人就双边经贸关系达成了重要共识。这次会晤有助于改善双边政治互信,促进两国关系稳定。会晤之后,中美双方都在积极落实釜山共识,两国关系出现企稳的迹象。
美国对华政策的失误与四个调整
本届美国政府上任后,其对华认知出现了一系列错误。一是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态势不佳,主要依赖出口,而美国按国别计算则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因此只要美国打出“关税牌”,中国就难以招架。二是认定中国即使反制,由于能够使用的手段有限,也不会对美国造成大的伤害,因此大可不必担心。
正是基于这些错误判断,美方一再对华抡起关税大棒。在交往方式上,起初华盛顿不愿与中方开展战略沟通,不愿就“芬太尼问题”与中方进行平等对话,而是采取颐指气使的态度,以为靠施压、胁迫就可使中国就范。可以说,华盛顿在一些对华鹰派的影响下,高估自己、低估中国,选择错误的方式与中国打交道,最终严重受挫。
在此情况下,美国对华政策不得不做出一系列调整。首先,寻求与中国进行谈判,为关税战降温,谋求中方恢复对美稀土材料供应,解决美方的经贸关切,以平等、尊重的方式与中方互动,回应中方的正当诉求。
其次,与中方进行外交、安全接触,释放积极信号。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与王毅外长于吉隆坡会晤时表示,愿意加强外交渠道及各领域各层级沟通对话,发挥外交部门在推动两国关系中的作用,在管控分歧的同时,探索扩大合作领域。在中美防长通话时美方表态,无意与中国发生冲突,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谋求遏制中国发展。
再次,在中方最敏感的台湾问题上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防止台湾问题对双边关系产生重大冲击。
最后,重新认识中国和中美关系的重要性。特朗普在与习近平主席的会晤中表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伙伴,两国携手可以在世界上做成很多大事,未来美中合作会取得更大成就。此外,特朗普也加强了对其团队的管理,以防“鹰派”势力伺机破坏中美关系。
美方的这些调整固然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增加了其对华政策的务实性和建设性,有助于双边关系的稳定与改善。
元首外交是中美关系的 “定盘星”
从博弈层面看,美方还是老套路,中方则是新打法。面对美方的关税大棒,中方奋起反击,精准反制。中方的有效反击打乱了美方的阵脚,击中了美方的痛点。在接下来的经贸谈判中,中方坚持平等、尊重、互惠的精神,推动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循序渐进解决双边经贸关系中的问题,同时不做无原则的让步,不惧谈判破局。从日内瓦的顺利突破到伦敦的折冲樽俎,从马德里的因势利导到吉隆坡的以斗促和,中方展示了坚定的意志、强大的实力与娴熟的技巧。美方屡次违反中美经贸会谈和两国领导人通话达成的共识,不断对华施压挑衅,中方以有力的交涉和有效的反制迫使美方调整立场,回归正轨。
中美博弈,着力点在双边,立足点在国内,支点在第三方。面对外部压力,中方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积极推动基础研究和新兴技术进步,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活力,以更大程度的开放吸引外部资源,更多地“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以DeepSeek为代表的技术突破、九三阅兵所展示的现代化军事力量,显著提升了国民的精气神,“十五五”规划建议所展示的发展宏图更增强了民众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面对西方的贸易保护主义和频繁的经贸关系“安全化”举措,中国更加重视东南亚、中东、非洲、拉美等地区,在贸易、投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绿色转型等领域的合作呈现新气象。国内的稳健发展和对第三方市场的积极开拓,丰富了中国对美博弈的资源和手段,中国更有底气应对来自美国的压力。
釜山会晤后,中美双方都在落实吉隆坡会谈和元首会晤达成的共识,在关税、贸易、芬太尼、对企业的限制性措施等问题上采取积极措施,双边关系稳定性有所增加。很多人关心,这种稳定能持续多久,明年中美关系能否稳中有进?
在釜山会晤中,特朗普表达了明年早些时候访华的意向,这将是特朗普第二任期首次访华,也是他时隔9年再次访华。要让这次访问取得成功,双方需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气氛,开展更多的互动交流,管控好分歧,推动解决更多的问题,扩大合作的领域。这无疑将有助于中美关系的稳定和发展。特朗普还邀请习近平主席明年访美。同样,要使这次访问成功实现,双方要创造有利条件,争取更多成果。此外,2026年中国将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美国将举办二十国集团峰会,这也为两国领导人创造了见面的机会。因此,元首外交将为明年中美关系稳中有进发挥无可替代的引领作用。
要使中美关系稳中有进,还必须增强两国关系的内生动力,这离不开扩大双边合作领域,重启和重建各层级对话交流机制,在多边领域开展合作与协调。中美两国合作与交往的需求客观存在,对话与沟通的必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过去很多成功的做法值得借鉴。过去的经验已经证明,美方出于消极的对华思维,忽视双边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以及对话与沟通的必要性,受损的不仅是中国,美国利益亦受到不利影响。美国对华政策需要朝着理性务实的方向进一步调整,尽可能回归常识。
应该认识到,当前中美关系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是美方出于战术性的需要,因此这种稳定有其脆弱性和阶段性。受结构性因素影响,中美关系可能发生波动。美国府会的对华“鹰派”一直在破坏中美合作,阻挠两国关系的改善。美国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明年中期选举大概率将影响到对华关系。因此,总体而言,我们既要抓住机遇推动美国对华政策的进一步调整,争取中美关系稳中有进,又要对摩擦、动荡持平常心,继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者是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