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航空报)
朱虹
洛马公司正推进相关计划,拟将六代机技术整合至美空军的F-35“闪电”Ⅱ和F-22“猛禽”战斗机机队。此举旨在提升两款战机的空中优势能力,并使其与下一代作战系统保持一致。洛马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詹姆斯·泰克莱特近日表示,该公司旗下的“臭鼬工厂”正投入巨资为美空军F-35和F-22战机植入六代机技术。该计划将把先进传感器融合、网络化自主能力和自适应任务系统等空军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项目的特性整合到当前作为美国战术空中力量核心的平台中,目标是确保两款战机在21世纪30年代及以后的对抗性空域中仍保持优势。
NGAD是F-22的继任者。NGAD并非单一机型,而是一个系统族,旨在确保未来高威胁环境中的空中优势,核心是有人驾驶六代机,辅以协同作战无人机、先进传感器、定向能武器、安全数据网络和多域指挥控制工具。其目标是通过在性能、隐身性、网络化作战和生存能力方面实现远超当前平台的飞跃,领先中俄等均势对手的威胁。然而,NGAD项目成本高昂且研发周期长,据估计单架战机成本可能超3亿美元,导致可列装数量受限。在此背景下,洛马公司拟通过为现有平台改装NGAD衍生能力的方式,为美国防部提供更即时、更具可扩展性的解决方案。
洛马公司将经技术整合后的战机称为F-35的高性能变种机型,非正式名称为“法拉利F-35”(Ferrari F-35)。其目标是仅用一半的成本,实现未来六代机约80%的作战能力。该公司并非从零开始研发新机型,而是致力于将原本为下一代空中优势项目设计的先进技术直接植入现有机队。这种方式标志着一种战略转变,即优先考虑速度、可负担性和生存能力,提升现有装备能力以对抗实力接近的对手,同时降低列装全新机型所带来的财务和作战风险。
六代机技术强调在高强度对抗环境中实现无缝系统集成、数据融合和战场优势。这些技术通常包括:自适应循环推进系统:能够在各类任务中优化燃油效率和推力;先进隐身材料与特征管理技术:确保战机在高威胁环境中不被探测到;增强型传感器与数据融合:整合包括卫星、无人机和地面资产在内的机上、机外的信息输入,为飞行员提供无与伦比的态势感知,支持动态作战场景下的快速决策;有人—无人协同:允许战机控制或协调“忠诚僚机”无人机,拓展任务覆盖范围和杀伤力;人工智能应用:在威胁探测、目标优先级排序和自主任务执行中发挥关键作用;赛博韧性、电子战优势与多域安全通信:确保平台能在复杂的网络化战场中作为核心节点运作。
F-35的升级计划包括改进雷达吸波涂层、换装新型自适应循环发动机以提升速度和航程、加装人工智能
辅助驾驶工具、升级机载计算系统以实现与自主系统的实时协同。F-22的升级计划包括扩展传感器融合能力、优化隐身特性、升级电子战套件、整合至未来指挥控制系统以增强战场网络化能力。这些升级将催生新一代高生存性、高智能、高杀伤力的空中平台,使其能在竞争性空域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将六代机特性应用于成熟的五代机机身,美空军可获得比完整版下一代空中优势战机更经济、更易快速列装的替代方案,延长现有战术战斗机库存的使用寿命和作战价值。
为了充分理解这些升级的意义,需先明确F-22和F-35目前在美空军中扮演的角色。F-22“猛禽”:由洛马研制的双发空中优势战斗机,目的是在冲突初期夺取制空权。其任务包括突入敌方空域、摧毁敌方战机、压制先进一体化防空系统(IADS)。凭借敏捷性、低可探测性和高速机动能力,F-22用于清扫空域,为其他机型开辟通道。尽管已停产,但其空对空能力仍然强大。利用下一代空中优势衍生系统升级F-22,可大幅提升其在均势对手对抗场景中的效能。F-35“闪电”Ⅱ:联合攻击战斗机项目下研制的多用途隐身五代机,是美国战术航空的核心,分为F-35A、F-35C和F-35B三个变种机型,分别列装美国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F-35以生存性、多功能性和先进传感器融合为设计核心,可执行空对地打击、空中拦截、电子攻击、近距离空中支援及情报、监视与侦察(ISR)任务。为该平台整合六代机技术,将通过实现与无人机的实时协同、动态频谱作战和自主程度更高的任务执行,进一步拓展其用途。
为F-35和F-22整合六代机特性,预计将涵盖先进任务系统、下一代电子战设备和更强大的机载处理系统等内容。这些升级将提升战机在拒止环境中的韧性,同时增强其在联合全域指挥控制网络中的运行能力。通过为现役平台改装面向未来的技术,洛马公司不仅能提供比完整版六代机更具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案,还能利用F-35已有的全球基础设施和生产规模,提供可立即投入使用的作战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