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老厂房会说话,城市记忆被唤醒

(来源:南湖晚报)

转自: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 黄 烨

  本报讯 当机器的轰鸣沉淀为城市的记忆,当钢铁的骨架生长出文化的脉络,一段关于工业与传承的故事,经过时光的冲刷后绽放新的光彩。

  昨天下午,新书《嘉冶记忆——嘉兴冶金机械厂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调查案例研究》在嘉兴冶金机械厂(以下简称嘉冶厂)老厂区举行,核心创作与策划团队、学界权威专家与高校代表、该厂退休职工代表以及嘉兴师生代表等参加了活动。

  “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嘉冶厂。”现场,《嘉冶记忆》作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周芃分享了这本书的撰写历程。早在2021年,她就曾带学生探访厂区,此后,嘉冶厂便一直萦绕在她心中。

  周芃带领团队深入厂区,采访老职工,开启了一段对嘉冶厂的探索之旅。从实地调查到资料汇总,从保护分类到更新策略推演,整个过程历时三年多。周芃感叹:“从最早的建筑,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第二期、第三期厂房,整个厂区就像一部新中国工业建筑发展的‘实体展览’,是完整的历史记录和物质载体。”

  嘉兴冶金机械厂,作为曾经的“嘉兴五大厂”之一,鼎盛时期拥有四千余名职工,是嘉兴近代工业发展的鲜活见证。76岁的杨龙驹也来到新书发布的现场,他是嘉兴冶金机械厂的老职工,一路见证了嘉冶厂的兴衰,“《嘉冶记忆》记录了我们过去的激情岁月,而工业遗址的保护则能让我们的后代看到父辈曾经奋斗过的地方。”

  那些钢铁架构中闪耀的匠心,机器轰鸣中流淌的青春,共同构成了珍贵而厚重的工业遗产。

  “工业遗产是‘生产型遗产’,不应止于陈列与展示,更应在保护中更新,在传承中活化。”南湖区委宣传部部长沈洁表示,近年来,南湖区始终坚持文化铸魂,深耕历史文脉的保护与利用。此次《嘉冶记忆》的发布,既是对冶金厂峥嵘岁月的深情回望,也是“厂城共生”理念的生动实践,为探索工业遗产活化路径提供了宝贵借鉴。

  南湖城发集团副总经理来晨熙在现场介绍了这一片区的更新计划:“目前我们所在的位置是已于今年3月开工的‘嘉冶一期’工程,下一步,计划在年底前启动‘嘉冶二期’。”他表示,改造始终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我们的目标是在消除房屋安全隐患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历史建筑与文物的原始风貌。”

  活动现场,《嘉冶记忆》被赠予南湖区档案馆、图书馆及多所学校,让这份工业记忆被更多人了解。当天,专家学者畅抒己见,政企校各方深化跨界协作,共同推动老厂房、老设备焕发新生,让工业记忆融入城市肌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老厂房会说话,城市记忆被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