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秀洲区检察院“八五”普法工作走深走实

(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撰文 戴瑞雪 秀 湖

  从社区到企业,从公园到校园,从田间地头到果园鱼塘……一场场法治宣传活动深入秀洲大街小巷,在家门口听检察官讲法治课,已成为不少群众的生活日常。

  “八五”普法以来,秀洲区检察院深入贯彻“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紧扣普法规划要求,以提升全民法治素养为核心目标,立足检察职能、聚焦群众需求,形成覆盖全领域、服务全群体、贯穿全流程的普法新格局,让法治精神从“纸上”走到“身边”,为平安法治秀洲建设注入检察力量。

  聚焦协同推进

  打造综合普法生态

  法治宣传绝非单一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多方联动的“大合唱”。秀洲区检察院将普法纳入“一把手”工程,成立检察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与责任清单,创新“普法任务认领制”,各部门分头承接民法典宣讲、企业普法等专项项目,形成全院“一盘棋”态势。

  队伍建设上,该院打造“1+3+N”多元普法团队:由12名青年干警组成“悦然花开”讲师团,搭配三支红马甲服务队及51名传播志愿者,构建专业化宣讲力量。加强法治宣传联动,联合区教体局、工商联等部门建立“普法联盟”,开展“法治夏令营”“检企沙龙”等活动20余场,实现资源跨部门整合。

  该院还推动普法与检察业务深度融合,创新“普法+听证”模式,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等参与听证会80余场次。如在办理一起交通肇事者不服刑事判决申诉案中,以直播方式向社会公开听证全过程。通过公开听证释法说理,既妥善处理案件,更实现“办案一件、教育一片”。

  聚焦需求导向

  构建精准普法矩阵

  “普法不能‘一刀切’,要找准群众、企业真正的需求点。”秀洲区检察院坚持“群众有所需,普法有所应”,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企业服务领域,该院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针对企业刑事风险防控、知识产权维权等痛点,联合市场监管局提供“法治体检”,为高新技术企业排查侵权风险、提供维权指导;推动“商业秘密政企保护直通车”落地,建立线索移送与协同保护机制。检察长带队走访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宣讲,结合大数据排查消防隐患,拧紧“安全阀”,助力企业发展。

  青少年保护方面,该院深化“悦然花开”未检品牌,促推六大保护协同发力,推出开学第一课、亲子研学营等特色活动,制作强制报告宣传片、青少年普法微广播剧等,形成“年龄分层+场景渗透”体系,覆盖未成年人超5万人次。

  基层服务中,该院检察干警深度参与“平安秀洲”建设与“红马甲”巡防,借学雷锋日、宪法宣传周等节点,围绕民法典、反诈防骗等主题开展宣讲50余次,发放资料1万余份,解答邻里纠纷等咨询200余人次,打通法治服务“最后一公里”。

  聚焦路径创新

  拓展智慧普法场景

  为打破传统宣讲局限,秀洲区检察院以数字技术打造智慧普法场景,构建“报、网、端、微”传播矩阵,从真实案件中挖掘素材,推出以案说法、视频普法等作品,在《法治日报》等权威媒体刊发120篇次,通过官方平台推送普法宣传2800余篇,形成立体传播格局。

  技术应用上,该院创新“AI+普法”模式。聚焦防范新型毒品等热点,运用AI生图、智能配音技术,将案例转化为“情景还原+检察官说法”的沉浸式视频,植入互动弹幕,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覆盖受众20余万人次,让法律知识直达指尖。

  依托省级非遗“秀洲农民画”,打造“秀水检韵・画语方圆”检察文化品牌,组建“法治画者”联盟,将检察公益诉讼、劳动者权益保护等主题融入创作,完成《送法下乡》《法护粮安》等画作30余幅。开发法治冰箱贴等文创产品,在全国生态日、农民丰收节等节点宣传,让普法内容“看得见、带得走、记得住”。

  如今,秀洲区检察院的普法工作已从“单点推动”转向“系统协同”、从“统一宣讲”升级为“个性服务”、从“传统模式”迭代为“数字赋能”。下一步,该院将聚焦新业态需求持续创新普法,让法治信仰扎根群众心中,为秀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秀洲区检察院“八五”普法工作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