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成都东部新区:这项改革让项目更快从“纸上”落到“地上”丨“项”上的力量

四川在线记者 李欣忆 肖莹佩

龙泉山下,绛溪河畔,一座“未来之城”正拔节生长。“十四五”以来,成都东部新区先后实施重点项目1035个。塔吊林立、日新月异就是这里的日常。

如何精细化且快速推进这些项目?背后的“大脑”是:项目智慧管理服务系统

不只项目智慧管理服务系统。作为四川省集成授权改革试点区域,成都东部新区将改革关键一招用到实处,通过政务服务效率提升,实施项目审批告知承诺制、容缺预审制,项目全流程审批压减率达58.9%,实现政务服务效率显著提高。2024年经济增速高于全省4.1个百分点,改革动能有效转化为发展效能。

走进成都东部新区市民中心的智慧城市运营中心,仿佛进入一个“项目指挥中枢”。巨幅数字大屏上,跳动着实时数据。

“你看,这个闪烁黄灯的项目,表示其在‘工程规划许可’节点略有滞后。”成都东部新区两委办副主任、深改办专职副主任许宏鼎站在大屏前说,“系统会自动向功能片区和要素保障部门发送预警信息,提醒他们及时介入。以前要靠人工催报、开会协调,现在一目了然,精准调度。”

项目智慧管理服务系统。 成都东部新区党群工作部供图

这块充满科幻感的大屏,是新区项目建设的“智慧大脑”。它实时监控着全区的重点项目,将32个核心审批节点全部线上化、可视化。

项目流程是“串联”还是“并联”?系统自动分配时限,快速生成全生命周期计划。

“改革试点方案明确支持我们简化审批流程。”许宏鼎说,“我们综合运用告知承诺、容缺预审,把审批事项从71项精简到33项,全流程用时从219天压减到90天。目标是让企业‘拿地即开工、建成即验收’,而这背后,正是这个‘大脑’在确保流程不卡壳。”

作为成都市电子信息生态圈细分赛道的引领性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的鼎纳西南总部暨视觉生态港,将在成都东部新区打造机器视觉产业集群。

苏州鼎纳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应化说:“从2024年10月份开始跟成都东部新区洽谈,12月份就把所有的投资细节全部敲定,成都东部新区形成了一套高效、贴心的服务体系,助力项目快速落地。”

“十四五”以来,成都东部新区先后实施重点项目1035个,产业化项目到位内资年均增长25%,GDP年复合增长率达33.8%,一大批支撑性项目建成投产或加快落地建设,新区新城加快成型成势、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成都东部新区城市核心区。 成都东部新区党群工作部供图

集成授权改革试点,不仅推动重大项目早日落地,也让办事更方便,老百姓的获得感更强。

在简州智能装备制造新城的政务服务中心,一家智能制造企业报建负责人刚刚通过“园直办”方式,提交了项目方案审查材料。

“真是没想到,以前要跑到新区市民中心去办的事,现在在园区里就能直接搞定。”这位负责人感慨道,“工作人员对产业政策非常熟悉,指导很到位,省去了我们来回奔波的时间。”

这种“园区事园区办”的便利,源于新区从1.0到2.0版本的持续放权赋能。成都东部新区经济发展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版本我们不仅拓展了空港、简州两个片区,还覆盖了未来医学城和天府奥体公园,提供了‘园直办、见章办、预约办、跑腿办’等方式,就像给企业送上了‘定制服务菜单’。”截至目前,园区已累计办结各类事项312件,企业平均跑动次数降至1次,办事耗时最高压缩67%。

在贾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病管理门诊,全科医生陈医生正通过“慢关照”小程序,查看一位高血压患者的随访数据。“现在数据全区互通,患者在区里任何一家医院检查,我这里都能看到结果。”陈医生说,统一的信息平台和标准化管理路径,让基层医生更有底气。

居民刘大爷是慢病管理的受益者,他告诉记者,“以前动不动就往成都跑,现在在镇上就能看好,医生还常打电话提醒吃药、复查,我的血压控制得很不错。”

数据显示,改革两年来,试点区域高血压、糖尿病治疗率分别提升至80.2%和75.2%,次均住院费用显著下降,“健康东部新区”正从蓝图变为居民切身的获得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成都东部新区:这项改革让项目更快从“纸上”落到“地上”丨“项”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