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林下“生金”,森林“存粮”

  • □郭荞璐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杰

      近日,全省建设“天府森林四库”现场推进会在叙永县召开,全面总结了“森林四库”建设成效,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地处乌蒙山核心腹地的叙永县,为何能吸引这场重要会议落地?

      作为全省首批“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县,叙永有着264.5万亩广阔的森林,一片片竹笋、菌菇、油茶、天麻在此生长,产业链不断延伸。

      林下“生金”,森林“存粮”,叙永正推动林地向“聚宝盆”和“粮食库”转化。

    靠山吃山 掘出“绿色财富”

      “靠山吃山”,是叙永对生态资源的精准挖掘。作为四川省最大的竹林基地县,165万亩竹林是叙永的“绿色家底”。

      眼下正是冬笋抢“鲜”上市的时节。在泸州野植珍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新鲜竹笋正进行清洗、保鲜处理。“去年公司总产量3200吨,实现产值8600多万元。”公司总经理牟小利介绍,公司产品不仅卖进锅圈、海底捞等品牌的全国门店,还出口到俄罗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海外市场。

      从鲜笋到翠竹,叙永打破“种完就卖”的传统模式,用全链条思维激活产业动能。

      在江门镇的泸州永丰浆纸有限责任公司的智能化车间里,竹片经过洗涤、蒸煮、压榨、干燥等工序,变身为一张张成型的竹浆板。公司总经理高焱仁介绍,公司年收购竹材90万吨,年产20万吨漂白竹浆纸,助农增收5亿元,实现了竹资源规模性就地转化。

      不止于竹,叙永更把“山地优势”用出了新花样。麻城镇田林村的高山林地间,天麻种植户蒲卫刚正带着工人采挖天麻,一颗颗乳白坚实的天麻从土里冒出,“400多亩基地年产天麻10万斤,还带动1500多户乡亲务工,一户一年能挣一两万元。”

    养山富民 实现多效共赢

      近日,在龙凤镇的四川乌蒙山雨阳油茶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忙着对收购来的油茶果进行去壳、烘干等作业。“我们专注有机茶油,也拓展特医食品等高附加值领域。”公司负责人龙梅介绍,公司带动发展油茶基地13.7万亩,年加工鲜果6000吨,产出茶油300吨,综合产值超1.0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曾被视作废弃物的油茶果壳,如今经破碎、发酵后,化身为培育菌类的营养基。在与工厂相距不远的油茶果基地里,油茶林下套种粉木耳已初见成效。“不仅解决了环保难题,还能多一条增收路!”龙梅说。

      这样的生态循环也发生在竹林中。在水尾镇水星现代竹产业复合经营基地,竹林间的道路两旁,一丛丛鸡油菌、赤松茸、树窝菌等长势喜人。

      “我们跟着省农科院的专家学‘林菇共育’技术,现在不仅实现了‘林—菌—肥’的绿色生态循环,年产鲜菇1万吨,还建成了菌菇类小零食生产线,推出了10多种产品。”基地负责人邬高兰介绍,目前基地年产值已达7000万元,带动周边14个乡镇1000余户林农年均增收2万余元。

      从“靠山吃山”的全链产业到“养山富民”的持续发展,目前,叙永县竹产业综合年产值达115.6亿元。叙永县林业和竹业局局长陈文刚表示,叙永将以“森林四库”建设为抓手,持续擦亮生态底色,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林下“生金”,森林“存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