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浙江省浙商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启用

  今后,不论身处境内外,浙商只要打同一个电话(+86-0571-88170999),就能获得所需的涉外法律服务。

  11月23日下午,浙江省涉外法律服务合作对接会宣布,浙江省浙商涉外法律服务中心正式运行。这个由省司法厅主管、省律师协会发起、省民政厅审批设立的涉外法治领域公益性专业服务机构开始提供服务。这标志着浙江涉外法治建设正从“法律资源分散服务”向“生态系统协同作战”升级。

  目前,服务中心在境外设有370个支点,覆盖94个国家、125个世界主要城市。

  为何要成立服务中心?服务中心能做什么?

  已阅君了解到,服务中心集聚法律服务资源,与境外法律服务机构建立紧密联系,设立了全球统一呼叫电话和网络服务平台,提供涉外法律咨询、涉外商事调解、涉外商事仲裁、企业合规指引、域外法律查明、出海风险预警、远程视频公证、诉讼仲裁帮助、涉外法治研究、涉外人才培养等综合性、全场景“一站式”服务。

  以全球统一呼叫电话为例。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当事人拨打电话咨询,就会有专人回答问题。当浙商有涉外法律服务需求,打电话给服务中心,服务中心会根据浙商的具体需求匹配到具体专业领域的律师,一个小时内回答提问者的问题。浙商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律师服务团现有资深律师160余人。身处境外的浙商,想要在其所在的国家(地区)找到专业法律资源,中心也能“调度”当地合作的法律资源,做到精准匹配。

  亚洲152个、欧洲115个、北美洲46个、非洲32个……服务中心的全球支点布局并非均匀覆盖,而是呈现出“重点突出、梯度分明”的特征。为了引导浙商自觉尊重当地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服务中心还组织编制了涉外企业合规指引。

  出现涉外纠纷后怎么办?服务中心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涉外商事调解。

  相较于诉讼,调解耗时短、效率高。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代表,中小微企业跨境贸易的特点是小额、分散。因此,服务中心专门聘请了300余名资深的法律专家调解员,其中有来自美国、泰国等境外的调解员。调解流程可以全程在网上进行,充分发挥浙江数字化建设优势。

  服务中心还配备了符合国际仲裁开庭标准的专业化场地及设施。相较于诉讼,仲裁具有自愿性、保密性以及“一裁终局”等特征。2024年,杭州仲裁委员会办理涉外仲裁案件近300件、标的额近34亿元。服务中心与境内外仲裁机构合作,为当事人提供仲裁便利。

  浙江是外贸大省,涉外法律服务需求旺盛。

  2024年,浙江省全年货物进出口52641亿元,总规模居全国第三位,出口和进口规模分别居全国第二和第五位,有进出口贸易的国别(地区)达200多个。

  “浙商对涉外法律的需求呈现增长态势,然而,目前涉外法治人才存在一定缺口,且尚未在全省层面建立起专门的服务机构,因此难以满足浙商与日俱增的出海需求。” 浙商涉外法律服务中心理事长、主任陈三联说,当前,浙江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主要面临来自合规、国际商业规则等多方面法律风险。走出去是大势所趋,但很多企业常常“一出海就触礁”。

  剑指浙商出海痛点,浙江省浙商涉外法律服务中心的成立,既是浙商涉外贸易中的形势所需,亦是民心所向。

  涉外法律服务合作对接会现场,涉外律师代表董锋感慨地说:“浙商涉外法律服务中心的揭牌,对我们律师行业而言,是一次体系化的指引;对企业而言,则意味着有了更加透明、专业、可预期的‘法治安全网’。这类平台会让更多浙江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做得更稳、更有确定性。”

  作为机构代表出席的美国江浙工商总会会长、浙江省侨界青年联合会副会长丁天云表示,期待浙商涉外法律服务中心能够成为连接中外、护航浙商的专业平台,让在美浙商便捷对接家乡优质涉外法律资源,助力海外事业发展。

  事实上,这些年来,浙江一直在持续探索如何做好涉外法律服务。

  从体系上,浙江省委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此前印发《浙江省涉外法律服务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探索构建起覆盖人才培育、机构建设、服务创新和风险防控的全链条涉外法治体系。

  在资源聚合上,浙江广交朋友,积极和高校、相关机构合作,寻求共赢。就拿此次合作对接会上的签约来说,服务中心和8家境外机构及10家境内机构进行涉外法律服务签约,借力使力,充分用好“外部”资源。同时,浙江持续探索把涉外法律资源拧成“一股绳”。以“一带一路”律师联盟杭州中心等作为核心平台,将分散的律所、律师、学者、机构吸引并组织起来,凝聚起强大的发展合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当前,浙江正在积极培养涉外法律人才。省司法厅在谋划开展浙江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培养项目,计划培养一定数量的具有较宽国际视野、能够深度参与国际法律事务的涉外律师领军人才。(记者 王啸 通讯员 周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浙江省浙商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