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国家公务员局发布《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公告显示,报考者年龄要求一般为18周岁以上、38周岁以下,对于2026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宽到43周岁以下,与以往规定的35周岁和40周岁的年龄上限相比,两类人群的报考年龄限制均放宽了3岁。
国家公务员局网站发文总结了本次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的4个主要特点。其中提到:“按照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有关政策要求,对公务员招录年龄条件作了适当放宽调整”。
记者注意到,目前已经发布2026年公务员招录信息的山东、浙江、江苏、四川、广东等省份及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年龄限制方面均与国考保持一致。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赵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制度层面看,国考放宽年龄,是与延迟退休这一制度性改革相适应的举措,在这一背景下,与招聘相关的条件理应进行相应调整。
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看来,年龄放宽,会成为未来公考招录的趋势。“35岁左右正是许多人才在职场上的‘黄金期’,这个年龄的人已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技术能力,吸纳这部分人进入公务员队伍,有助于提升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质量。”竹立家说,国考招录报名年龄的放宽,对于工作以后选择学习深造的人,也是一个利好政策。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政府服务能力也随之提高,需要专家型、技术型公务员来承担相关工作,有过工作经验的人,能更快在岗位上发挥作用。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传媒学院院长朱飞期待国考招录放宽年龄的举措能产生“示范效应”,使就业市场跳出“唯年龄论”。 “每个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用人需求不尽相同,在招聘年轻人才的同时,也可以同时兼顾各年龄段的人,不要人为设置年龄限制,以免使大量处于职业黄金期的技术骨干、管理人才被拒之门外,导致人才闲置浪费。”朱飞说。
赵忠则表示,虽然劳动人口年龄常规定义还是16岁以上,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受教育程度提高,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推迟,终身教育也变得越来越有必要,“建议相关法律法规关于反对年龄歧视的相关内容要更加具体化,实践中,劳动监察要发挥更大作用,构建公平有效的劳动力市场”。
专家表示,公务员是一种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职业,服务性和示范性都很强。特别是近年来,脱贫攻坚、污染防治、乡村振兴等中国发展的关键任务紧锣密鼓,让人们见证了一大批能扛事、能干事的基层干部。
这个群体既要有“年轻人”式的精力,又要有“中年人”式的经历,才能以巨大的同理心和共情力,和老百姓一起深耕未来。具有这种优势和特征的人,有人少年老成、有人大器晚成,是一个个有性情的个体,远不是“青年”“中年”的简单年龄二元能框定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这一政策导向旨在促进公平就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随着公务员招录在年龄上的突破,其他行业和领域也必将受到影响,逐渐放宽对年龄的限制。这不仅是求职者的福音,更是对社会进步的推动。它告诉我们,一个公平、开放、包容的就业环境,是激发社会活力、促进人才流动的重要基础。
记者 李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