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禾迈股份杨波:向全面光储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 储能业务营收占比稳步上升|对话科创家

转自:财联社

编者按:筚路蓝缕敲钟成,上下求索知路远。这是一档针对科创领袖的访谈节目。他们有哪些少为人知的传奇经历?公司上市前后,他们的心路历程有何变化?《对话科创家》与您一起探寻,以期远眺未来。

本期,《对话科创家》栏目的嘉宾是禾迈股份董事兼总经理杨波。

“只有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身竞争力。”

▍个人介绍

杨波,浙江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杭州禾迈电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201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2021年度“浙江青年创业奖”,2022年度“中国长三角杰出青年企业家”等荣誉。

▍第一标签

由单一设备供应商,向全面光储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

▍公司简介

禾迈股份自2012年成立以来,专注于为全球用户提供高效可靠的光伏与储能解决方案,业务涵盖DIY、户用、工商业及大型电站等多元场景。该公司拥有1800余名员工,其中研发团队占比超过35%。如今,其能源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12月20日,禾迈股份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

《科创板日报》11月24日讯(记者 徐杰 曾乐)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光伏逆变器供应商”是禾迈股份最主要的“标签”。如今的禾迈股份,正尝试“去标签化”,即:由单一的设备供应商向全面光储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

禾迈股份成立于2012年,通过十余年年耕耘光伏逆变器行业,已成为国产微型逆变器龙头厂商之一。2021年12月20日,该公司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发行价557.80元/股,彼时被称为“A股史上最贵新股”。

从其上市后的表现来看,一度被“A股史上最贵新股”光环所笼罩的禾迈股份,其股价并未持续“节节高升”。截至今年11月21日收盘,禾迈股份报收于100.28

元/股,总市值为124.42亿元。

对于公司上市以来,由股价变动带来的“高光”与“落寞”,杨波在专访中没有避谈此话题。

“内心肯定是有压力的。”话音落下,杨波顿了顿,说道:“我们目前的股价本身是各种除权后的结果,中间送转过多次。用最高价来作对比,差距确实不小。但隐形中降低了投资门槛,能让更多投资者参与进来。”

在专访过程中,杨波“调侃”自己是个典型的“工科男”。当天,他身穿T恤、牛仔裤,这位“80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博士,在谈及技术话题时,眼神里光芒更为闪亮。

“抛开公司股价、业绩,最后还是回归于技术问题。”在他看来,电力电子行业的产品,只有符合“三高一低”(即: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高效率,以及低成本)的标准,才算做得成功。

“但‘三高’和‘一低’本身是矛盾的,我们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到最佳平衡点。谁能达到这个标准,谁便能在激烈竞争中胜出。”杨波如是说。

杨波坦言,“行业内有许多优秀的友商,都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希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研发、再创造、再创新高。”

▍把上市看作“二次创业”

当前,禾迈股份主要业务聚焦于光伏、储能产品,提供光储系统解决方案等。

杨波把公司自成立以来划分为三个重要阶段:具体来看,2012年至2017年为创业初期。他坦言,这是一段“比较艰难”的时期。

“那个时候,我们只有一些启动资金,公司团队规模从几个人发展至几十人,便开始研发产品。”杨波回忆道:“我们这个行业的产品并非一蹴而就,必须要经过至少2-3年的研发、实践,产品才能逐渐成熟。”

禾迈股份自成立以来,便聚焦以微型逆变器为核心的MLPE(即:Module Level Power Electronics,光伏组件级电力电子)产品线的研发与销售。

在这段创业初期,禾迈股份 与日本富士电机建立电力电子技术研发合作关系;获得微逆产品的相关海外认证后,把该产品销往美国、欧洲、澳洲等。

2017年至2021年,禾迈股份迎来快速发展期。据杨波介绍,公司产品逐渐起量是在2017年左右,“那时一台微逆产品可卖出超1000元,整体会有十几万台的销量。”

亦是从该时期起,微逆支持智能电网调度,国内厂商纷纷推出多体微逆。其中,禾迈股份于2020年推出三相多体微逆。

“尤其从2020年开始,我们能明显感受到这个市场的发展再提速。在市场爆发的过程中,公司实现了上市,因此赢得了不少光环,其中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在。”杨波如是说。截至目前,禾迈股份在微型逆变器领域已实现除北美区域外的全球市占率第一。

杨波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自己把公司上市看作“二次创业”。

“微逆只是新能源行业中的一个细分赛道,我们可以做成‘小而美’的公司,即:把微逆做到极致。但我们选择了‘更具挑战的路’。”杨波所提及的“更具挑战的路”,便是使公司由单一的设备供应商,向全面光储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

“有很多人在问我,禾迈布局储能业务,这样的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杨波坦言:“我觉得,如果看准了,就要去做。我们自身有电力电子技术的基因所在,这给予我们足够的信心。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更好、更快地推出产品,再通过抢市场、打品牌,把产品售卖出去。”

▍布局储能第二增长曲线

事实上,光伏逆变器与储能市场息息相关。在解决弃光难题、优化用电、削峰填谷、平滑功率输出、提高电能自发自用比例等市场需求下,储能逆变器除承担储备电能外,还承担整流电路、逆变电路及平滑电压电流的任务。

目前,不少光伏企业尝试通过布局储能市场打开自身更大的业务空间,禾迈股份便是其中之一。

图:禾迈汕头渔光互补配储项目

据杨波介绍,早在2020年,禾迈股份便开始布局储能业务。近年来,该公司不断增加研发投入,包括加大储能产品研发力度,拓展多条产品线全面覆盖市场小中大功率需求,产品方面形成光伏储能互补的产品体系,并持续优化光伏产品线,提升效率和性能,加速向智慧光储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

在杨波看来,逆变器行业的周期性并不明显,“当然,整体行业的周期性,多少会使得我们受到相关影响。不过,尽管行业具有周期性,但始终处于螺旋性上升发展”。在这其中,微逆的技术含量在逆变器中整体最高。“逆变器行业不是资产密集型,而是人才密集型。因此我们人员、研发的费用很高。”

从研发投入来看,2021年至2024年各期期末,禾迈股份研发投入总额分别为0.46亿元、0.97亿元、2.48亿元、2.6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8.55%、112.75%、154.36%、7.41%。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2.59亿元,同比增长29.96%。

截至目前,禾迈股份已构建覆盖大型电站、工商业、户用及DIY等多场景的储能产品及解决方案,以满足全球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并在国内及全球范围内多个国家落地数个储能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据杨波透露,从目前来看,公司储能业务营收占比稳步上升。“今年1-9月,还是微逆业务收入较多,但储能所带来的营收占比较往年有所上升。”

“未来,公司将围绕MLPE、户用光储、中大型光储,实现全功率段和全应用场景的全覆盖,转型为全面光储解决方案供应商。”杨波说道。

▍以“光储融合”路径加速全球化布局

“智慧能源一直是禾迈想做的事,我们希望把能源变得更智慧。因此,我们现在不仅布局储能PCS,还包括储能系统。”杨波表示,只有储能系统才能对电力进行调节,使得电力供应发挥最大化效应。储能已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另据杨波介绍,“禾迈股份要做的储能系统集成产品,不是把所有东西买来,再拼凑在一起,叫做‘集成’。”其认为,未来布局储能系统最有优势的厂商,在于逆变器企业。“电芯是标准品。而真正与电网和整个系统生命周期打交道的是PCS环节,这便是逆变器企业的核心产品。”

杨波进一步分析认为,海外储能PCS的利润空间,整体来看至少还有约20%-30%。同时,储能系统利润空间较为可观,“在海外市场至少能做到30%以上”。

此外,杨波表示,AI数据中心的建设与运行,需要用到大量储能,“这是我们现在重点关注的应用方向之一”。

在专访过程中,杨波多次提到,“公司布局‘光储融合’,不代表要放弃微逆业务。”其表示,在微逆方面,禾迈股份会持续迭代、推出新品,明年将推出多款产品。

截至目前,禾迈股份在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产品落地。其在中国杭州、德国法兰克福、美国达拉斯和泰国曼谷设立了四大区域总部,以更好地服务本地客户、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其储能逆变器已先后通过德国、波兰、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奥地利、巴基斯坦等重点海外市场的并网认证。

此外,禾迈股份在中国、荷兰、美国、墨西哥和巴西等地已建设了本地仓储中心,可提升物流和供应链的灵活性与稳定性,保障产品高效、及时交付。

2024年9月,禾迈股份墨西哥制造基地在蒙特雷市工厂正式投产,这也是该公司首个海外生产基地。该基地目前年产能达30万台。其未来扩产后,预计年产可达100万台,将支撑北美和拉美市场需求的增长。

▍行业技术快速迭代带来发展机遇

从公司最新业绩表现来看,今年前三季度,禾迈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4.6%;归母净利润为-5912万元,同比减少124.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489万元,同比下降132.3%。

“公司三季度业绩情况,其实在我们的预料之中。”谈及公司业绩变化,杨波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公司正布局多条产品线,由单一的设备供应商向全面光储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增加了较大的研发、营销投入。另一方面三季度受欧洲假期、部分订单延期签订、交付等影响,营业收入减少。”

关于并购计划,据杨波透露,公司已设立专门的投资部门,“我们密切关注市场前沿技术及行业发展动态,对合作机遇始终保持积极开放的态度”。

对于未来发展,杨波表示,公司将继续聚焦光伏、储能领域,坚持国内外同步发展,加大研发投入,在持续夯实微型逆变器的竞争优势的基础上,不断突破创新,完善产品矩阵,形成能覆盖小、中、大全功率段的光伏、储能产品系列,并根据市场需求,持续优化、迭代。

在杨波看来,随着光伏、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在美国,微型逆变器行业的龙头企业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并占据了有利的市场位置。同时,国内的现有逆变器制造厂商也在与公司展开竞争。此外,还面临着潜在厂商、新能源企业、电池电源设备企业等进入光伏、储能行业所带来的竞争压力。

“只有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身竞争力。”杨波说道。

此外,他认为,行业技术快速迭代的同时,亦带来更多机遇。“如果一个行业的技术很难发生变化,便很容易形成寡头。只有变了,我们才能抓住机会。”

(科创板日报记者 徐杰 曾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禾迈股份杨波:向全面光储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 储能业务营收占比稳步上升|对话科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