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锚定“十五五”发展蓝图 谱写三秦大地检察新篇

   十月二十七日,陕西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旭光(右二)赴子长市检察院调研。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意义。日前,陕西省检察院举办全省检察长研讨班,集中学习研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大检察官研讨班部署,研究谋划“十五五”时期全省检察工作。近日,记者专访了二级大检察官,陕西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旭光。

  记者: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陕西省检察机关如何落实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

  王旭光:我们将持续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确保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

  党建与业务融合涵盖检察工作各方面,必须体系化推进。我们从融合不紧、容易“脱节”的地方入手,构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四个体系”:思想体系,着力解决想什么、怎么想的问题,就是要认真落实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制度,分层组织政治轮训,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入脑入心;话语体系,着力解决说什么、怎么说的问题,就是要叫响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潜移默化教育引导检察人员凡事从政治上着眼、在法治上着力;行为体系,着力解决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就是要紧贴党委中心工作、紧贴群众急难愁盼、紧贴治理堵点难点,依法全面履职、担当作为办案;评价体系,着力解决评什么、怎么评的问题,就是要一体衡量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抓党建带队建促业务的业绩,考评考实部门、干警的各方面工作。

  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关键要立足检察履职确定推进融合的抓手。陕西红色资源丰富。2021年4月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常态化开展“寻访革命旧址、保护革命文物、传承革命精神”专项活动,以寻访为基、保护为要、传承为本,做到融合推进、知行合一。组织干警寻访革命遗址遗迹3452处,办理公益诉讼案件828件,推动认定文物19处、确定文物等级25处、纳入革命文物名录71处。在监督办案的同时,举行办案故事会,编印办案札记,引导干警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奋进动力,该做法获评全国检察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十佳案例”。

  记者:“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是“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陕西省检察机关在守护三秦大地绿水青山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王旭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局。”全省检察机关胸怀“国之大者”,聚力当好生态环境检察卫士,坚决筑牢秦岭区域、黄河流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三大屏障”。

  生态环境案件具有高度复合性、专业性特点,有必要融合履职、统筹施策。省检察院统筹指导全省生态环境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办理,设立生态环境检察指挥中心,统一管理案件线索、指挥案件办理、调配办案资源。根据生态功能分区及环境系统保护需要,在市县检察院组建专门办案团队,集中攻坚重点案件。2023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起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1570件,办理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案件10365件,13起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典型案例。

  秦岭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先行区。我们会同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办公室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活动,与豫鄂渝川甘青等省(市)检察院建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跨区划协作办案机制。认真开展野生鸟类保护及专项打击行动,积极参与秦岭违规穿越探险专项整治,聚焦大熊猫等“秦岭四宝”以及红豆杉、野生兰花等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协同有关部门深化刑事打击、民事救济、行政监督和公益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记者: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强化检察监督”。陕西检察在强化检察监督方面有什么做法和谋划?

  王旭光: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是国家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大格局。我们将法律监督融入执法司法全过程,共同促进严格执法规范司法。比如,在提高司法裁判公正性稳定性权威性方面,注重纠错与维护司法权威并重,对确有错误的裁判依法提出抗诉或再审检察建议,对裁判无误的申请监督案件依法驳回并做好释法说理。在促进人权执法司法保障方面,注重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强化诉讼活动制约配合,发挥程序保障作用,特别注重通过公开听证等方式听取各方意见,提升逮捕、起诉工作的质量。

  检察机关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以系统思维完善法律监督机制。2022年,我们推进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将原分散在西安、铜川、安康的4个铁路和监所检察院,优化改设为秦岭北麓、秦岭南麓、关中平原、陕北高原等4个由省检察院直属的基层检察院,将西安铁路运输检察分院作为其上一级检察院,形成“两级五院”跨区划检察组织体系,分片集中管辖跨区划公益诉讼案件和区划院怠于或不便履职的案件,与区划院相辅相成、一体履职。三年来,跨区划院在履行原有职责基础上,督促区划院立案269件,协同办案142件,自行办案432件。

  推动法律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是提升监督质效的重点。省人大常委会支持人大监督衔接检察监督,省委政法委推动执法监督与法律监督相互衔接,省委依法治省办促推法治督察和法律监督相互配合,省检察院与审计厅协同建立法律监督与审计监督衔接机制,进一步汇聚监督合力。同时,加强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推动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双向衔接、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检察机关与监察机关办案衔接与配合制约、刑事执行和监管执法监督衔接、检察机关与审判机关办案衔接与制约监督、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衔接配合等6项机制。

  记者: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作出新的部署。陕西省检察机关在助推社会治理法治化方面有哪些创新之举?

  王旭光:检察建议在推进社会治理中有着独特作用。近年来,我们在省委领导下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司法保障”的检察建议办理社会化工作格局,助推相关部门尽主责、补缺位,形成齐抓共管合力。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陕西省关于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若干措施》,要求行政机关承办的检察建议按期办复率达到100%。省市县均将检察建议办理情况纳入法治建设考评范围。今年,省检察院报请省委政法委、省委依法治省办、省委平安办第4次召开全省检察建议工作推进会,评选表扬全省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和优秀办理件。省检察院向文物部门制发的检察建议,获评全国检察机关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

  社会治理的难点在基层,应当从基层基础着手破解。检察机关在乡镇、社区没有派出机构,将法律监督延伸到基层存在较大难度。2022年开始,我们依托12309检察服务中心,推行“线上进城乡社区、线下进综治中心”检察职能基层“双进”。2023年底,市县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均进驻当地综治中心,并与中心指挥平台对接。近两年收集线索6970件,成案4062件,化解矛盾纠纷3808件。2024年8月,我们将市县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热线整合至省检察院,专人24小时接听、一号通办,省检察院指挥中心将来电录入业务系统,逐一分办交办。截至目前,全省检察机关共办理涉民生、涉检诉求10909件。检察“双进”工作获评全国检察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优秀事例、陕西省十大法治事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锚定“十五五”发展蓝图 谱写三秦大地检察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