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在线记者郭艳丽)近日,太原理工大学数学学院师生一行再次走进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东河南村,开展以“以信念领航,以素养筑基”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对大三学生陈瑞淼而言,这是一次“回归”——今年暑期时,她曾在此支教,带领孩子们读书写字、讲故事、做游戏,如今重返故地,她感触良多:“再回来,我看到的不仅是孩子们的成长,更是教育为这片土地带来的悄然变化。”
本次活动由数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楠楠带队,会同东河南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东升、东河南村委会党总支副书记,团支部书记张雪娇、团中央驻灵丘县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兼团中央国际联络部亚非处干部陈可及平型关红军小学校长赵国普等当地负责同志联合开展。从七月的支教课堂到十一月的实践,学院与这片土地已结下深厚情谊,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乡村,参与并见证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灵丘县东河南村地处山区,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村中不仅修起了通村公路,也建起了“童心港湾”,为留守儿童营造出一方学习与陪伴的温暖天地。如何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文化活力,成为青年学子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在平型关红军小学的放映室内,陈可以《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为题,为师生带来一场生动的团课。她强调,青年应当增强使命感与荣誉感,以昂扬斗志将青春力量汇聚到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
陈文彤则用真挚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述新时代山西的发展故事与青年担当。课堂上,“你画我猜”的互动游戏将红色文化与地域特色融入笔端,在欢声笑语中播撒文化的种子。“宣讲的过程,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陈文彤说,“只有真正地深入乡村,才会理解何为扎根。”
师生们不断探索如何让课堂更贴近孩子、让理论更契合乡土。大家用通俗的语言讲故事,用活泼的形式传理念,让宣讲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李楠楠表示:“学生不仅是来宣讲的,更是来学习如何扎根基层、如何让知识服务于真实的需要。我们希望在陪伴乡村成长的过程中,让学生读懂担当的意义。”
走进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师生们在历史展厅中驻足,聆听那段烽火岁月的讲述。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影像,传递着平型关精神的深沉力量,激励大家赓续红色血脉,将信仰之力转化为投身强国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