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气候投融资未来如何落地?

(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当地时间11月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中国角”气候投融资边会在巴西贝伦召开。

以“金融加速推进全球气候行动”为主题的边会,围绕国内外气候治理最新政策、气候投融资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毅在边会上指出,现阶段气候投融资面临政策与机制支撑不足、资金供需错配明显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强化政策引导与制度保障、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等途径将是破解气候投融资困境的关键。

政策制定打好气候投融资发展框架

气候投融资是指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聚焦减缓和适应两个方面。

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气候投融资致力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并开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创新。同时,它也关注工业、农业、废弃物处理等非能源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以及森林、草原等碳汇的增加。

在适应方面,气候投融资则着重于提高农业、水资源、林业、海洋、气象等重点领域的适应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技水平,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在边会上指出,气候投融资应锚定“双碳”目标与全球气候治理需求,既需要明确顶层设计方向,又需要聚焦落地执行关键,为气候投融资创新发展提供系统性思路。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应对气候变化司减缓部门主任雷红鹏指出,发展气候投融资应制定适合本国的政策体系,加强气候与生物多样性政策协同,并在实践中着力提升一线实践者的能力。

近年来,中国在气候投融资领域采取了积极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据介绍,生态环境部积极推动构建气候投融资顶层制度框架,部署开展23个气候投融资地方试点,指导地方建设气候投融资项目库,配合中国人民银行发挥好碳减排支持工具作用,支持金融机构丰富相关金融产品,持续深化气候投融资领域国际合作。截至2024年底,中国气候投融资试点项目库入库和储备项目5400余个,涉及总投资超过3万亿元,累计授信总额超过2600亿元。

合作共赢方能走好气候投融资长远之路

当前‌,气候投融资仍面临着资金缺口大、标准不统一、信息披露不足、金融工具单一及能力建设滞后等问题‌。未来气候投融资如何落地?与会专家围绕“聚焦COP30——气候融资的量化落地与机制创新”这一主题,提出多项建议。

在气候投融资机制创新方面,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表示,气候投融资可以通过“标准—激励—市场”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目标。他强调,要加强循环经济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为全球气候行动提供中国实践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廖原认为,推进气候投融资应以“标准引领、技术赋能、金融激活、生态共建”为核心路径,促成政府主导、市场发力、全民参与的治理体系成型,加快“政策—技术—资本”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构建,为全球气候治理输出既贴合中国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实际,也为气候投融资提供可落地的中国方案。

为破解“气候项目找融资难、绿色资金找项目难”的瓶颈,甘肃省在气候投融资上创新举措,甘肃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积极探索,构建甘肃省气候投融资产融对接机制,通过打造“政府搭台、银行服务、企业获益”的模式,实现气候投融资产融对接的高效衔接,为绿色项目落地提供政策保障。同时,甘肃省融入绿色准入机制,将减缓、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分别细化为9类22个子类和11类45个子类,帮助金融机构提前精准识别项目绿色属性。自2024年投运以来,甘肃省气候投资项目库已审核入库6批次57个项目,总投资294.56亿元,贷款总需求194.7亿元。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方莉指出,落实气候承诺的资金规模对于全球气候投融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创新融资机制和合作模式是关键,各缔约方需打破地域与机制壁垒,尤其要关注全球南方国家的转型需求,以务实合作推动气候资金落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气候投融资未来如何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