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他人的生活

来源:槽边往事

我现在学会了一件事,那就是不去评价他人的生活,甚至也不去做分析。当然,如果反过来的话,会有很多热闹,比如说我抨击一下「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流量一下就上去了。第二天我再批评一下,说世界虽然那么大,你也别去浪。这样正反交叉占位,左脚点右脚,右脚点左脚,流量就会原地起飞,一路飞到太空去。

不去评价是因为我意识到之前自己搞错了观察重点。如果你想从一种生活里看出点毛病来,这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因为别说是完美的生活,就算是相对还行的生活也很少。绝大部分人都带着各种麻烦、问题和缺憾生活,这是个人生活的常态。指出一个明显的事实,而且是无人忽略的事实,这未见得有任何高妙之处。

真正的重点是什么?真正的重点是既然有那么多麻烦,那么多问题,那么多缺憾,为什么这种生活还得以延续?当然有原因,而且这个原因往往藏在生活的表象之下,是某种源源不断的动力。这部分是有价值的,对所有人都如此,否则我们就只能简单归因于忍耐、麻木或者是妥协。

就比如大家经常听到的那句话「还不是为了孩子」。这么听起来,感觉是全靠一点点家长义务在支撑,属于道义上的力量,态度全然是消极的。但什么是孩子呢?我现在理解孩子就是庸常生活中的希望,乏味生活中的持续变化。嘴上说义务,谈道义,但内心里的希望,双眼所见的变化,这可能才是让生活继续的源动力,并且,它在态度上是积极的,事实上会带来许多喜悦和满足,但人们热衷于谈麻烦的那一部分。

确定重点之后,我再看他人的生活,就没有那么多值得过和不值得过,区分高下贵贱也就没有了意义。因为也许我认为的破破烂烂、勉勉强强、莫名其妙,正是别人倾尽全力才能勉力维持的结果。而其中的甘苦,也只有当事人自己心里才清楚,外人哪里会知道。

假设我坚持认为有更好的活法,或者认为我的这一种生活才是对的,才是好的,那我打算去改变对方生活的外部条件吗?我打算去改变对方的认知和思维模式吗?我打算去帮助对方承担此刻和来自过去的负担吗?我并没有那么无私,那么我去否定或者批评,除了让对方的感受更难堪一些,心气消耗更剧烈一些之外,还有任何其它的作用么?

在我的理解里,我越来越认同这个世界是个巨型水果店。水果店的意思是说,老板会把个头大、颜色艳的水果放在前排,然后如果某个水果上有个疤或者有个虫洞,老板会把光鲜的那一面转去对着街面。这样,街上的路人只有扭头看过来,永远是又大又漂亮又光鲜的水果。我们观察他人的生活也类似,看多了漂亮水果,就以为那就是全部,只有那样的生活值得追求。然而只要走近一些观察,只要拿起一枚具体的水果观察,把它转过一面来,张爱玲笔下所谓的「一袭华美袍子下的虱子」就会出现,极少有例外。如果有例外,那多半也是因为你观察得不够细不够深。

过去的这些年里,我自己也很多次升起「如果我能过上那样的生活就好了」之类的念头。微妙的地方在于,人在不满意自己当下的生活,同时认为一定存在幸福彼岸的时候,会体现出最苛刻,最不宽容的那一面。他批评的对象,往往都是和自己过着类似生活的人,于是这种批评才最伤人。因为一个近视眼才知道应该先去扇掉另一个近视眼的眼镜,一个秃子才知道应该把另一个戴假发秃子推进狂风里或者带他去玩云霄飞车---他们知道对哪里下手才最狠。

等到想法转变,认为我的生活也是生活,自己的生活无需用他人生活做参照,更无需相互比较的时候,人就会变得宽容平和一些。你得先承认自己生活的价值,接受自己的生活状态,那么你才有可能去理解和接纳他人的生活。你的雄心壮志也才不会反过来针对你,针对你的同时你也不会用他人来泄愤,做些扇飞眼镜,狂风吹头一类的事情。

依照张爱玲的说法,人应该首先假设所有的衣袍下面都有虱子,然后假设所有人要么是在忍,要么是在挠。最后,在挠的过程中多少会发现一点乐趣。不过前提是挠自己,而不是挠别人,毕竟痒是在自己身上,挠别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题图标题:《女孩和猫

创作者:和菜头的小肉手

AI算法提供:Midjourney V 7.0

Prompt:Ga chinese girl with a fat cat in her arms, shot on KODAK Analog Film Camera, cinematic --chaos 33 --raw --sref 381085082 117225988 3759023376 4094373978 --ar 3:4 --p  --s 1000--v7.0

门外白云

南派,这张《临时降落》送给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他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