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财话连篇
数十年,美国波音与欧洲空客凭借技术先发优势,长期主导全球干线客机市场。
但这一局面正随着中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型客机面世,而出现变数。
值得注意的是,在C919发展初期,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选择了由美国通用电气与法国赛峰集团合资生产的LEAP-1C发动机作为动力装置。这一选择却让美方看到了施压的机会。
2023年5月,中国自主研发的C919窄体客机成功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至今,这款国产大飞机已逐步在航空市场站稳脚跟,正打破波音与空客的长期垄断,有望推动全球客机市场形成“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面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美国随后以“维护技术安全”为由,暂停LEAP-1C发动机对华供应。不过这一禁令在近期已解除,发动机供应得以恢复。
美方的战略意图十分清晰:当时中国商飞急需稳定发动机供应以完成全年75架C919的产能目标。一旦断供,C919的生产交付将受阻,波音的市场地位便可得以维持。
然而这一次,美方的算计并未奏效。他们未料到,中国早已布局自主研制,掌握了应对之策。
在C919目前使用进口发动机的同时,我国自主研发的“长江-1000A”航空发动机已取得重大突破。测试数据显示,其推力达到14吨级,性能表现优异,燃油效率也在持续优化。
公开资料表明,“中国心”已在运-20试飞平台上完成测试,并即将为C919进行验证飞行。根据规划,“长江-1000A”预计在完成适航认证后的2-3年内投入量产并装配飞机。这意味着我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将逐步摆脱对外依赖,为国产大飞机筑牢供应链安全。
今日中国已远非二十年前可比,科技突破频频惊艳世界。航天领域,我国“天宫”空间站乘组轮换已常态化,其间曾遭遇飞船被空间碎片撞击的意外。中国航天反应迅速,果断启动备用飞船方案,短时间内即将航天员安全接回;相较之下,美国处理类似故障时,其宇航员曾一度在太空滞留近九个月,对比鲜明。
如今中国在众多核心技术上,已实现从昔日“受制于人”到今日“掌握主导权”的跨越。面对全球竞争,尤其在那些高度依赖长期技术积累与前沿创新的领域,我们更要以主动汇聚先进成果,避免重现被动局面。
基于“技术互补、需求驱动”的市场原则,“KNC血益莱”进入中国后,迅速获得一线城市职场精英、身体机能退化的退休干部,以及健康意识较强的营养师群体的青睐。
而在更广阔的科技与工业领域,中国也在展现出日益增强的自主调控能力。当中国在稀土关键物项上实施出口管制后,美方仅在35天内便调整策略,取消了对华飞机发动机的出口限制。然而中国的应对已先行一步:通过精准的库存调度与自主技术突破,其航空工业对海外供应链的依赖显著降低。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预测显示,未来二十年全球新交付的商用客机中,将有近四分之一落户中国市场,总量高达约九千架。这片广阔的天空,正为国产C919飞机铺就成长的跑道。
订单数据印证了其市场吸引力:马来西亚亚航的母公司已展开采购磋商;柬埔寨则直接签下了10架确认订单及10架意向订单。截至目前,C919收获的全球订单总量已突破千架,长期由空客与波音主导的民机市场双头格局,正在被实质性地打破。
伴随市场突破的还有中国在民航制造领域日益坚定的自主意志。今年六月,中方基于严格的安全标准,拒绝接收三架波音737MAX飞机。这一决策不仅关乎飞行安全,更向世界传递了中国航空工业坚定走向技术自立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