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学好C语言和踢进国家队,能不能兼得?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20岁的曲格平,是带着编程作业站上全运会赛场的。

这位昔日国青队主力后腰,经过一整年康复,重返绿茵场。现在,“职业球员”不再是他的唯一身份——他还是一名吉林大学计算机系的在校生。

“这几天有程序设计的上机考试,参加全运会只能请假。这是期末成绩的一部分,比赛完要抓紧学。”曲格平笑着说,他早已习惯在学习与踢球间切换,过去十年,始终如此。

曲格平有两个目标:“我想踢中超、进国家队,也想学好C语言、顺利毕业。”不少人泼冷水,认为这几乎“没有先例”,劝他早做选择。

带着几分少年意气,曲格平摇摇头,他想试试。

踢球,读书

在大连长大的孩子,爱上足球几乎是必然。

十岁那年,曲格平在小学展露出足球天赋,收到当时大连一方俱乐部抛来的橄榄枝。

对曲格平的父母而言,这算是意外。虽然他们同样热爱运动,但在传统观念里,成绩优异的儿子理应沿着常规升学路径走下去。踢球?充其量算是爱好。

少年不愿放弃梦想。曲格平和妈妈“约法三章”——成绩不下滑,否则放弃足球。“我学习最原始的动力就是为了踢球。”

当队友纷纷进入俱乐部定点初中,曲格平选择了“走训”,升入大连顶尖的八十中就读。

这无疑更加艰难:清晨六点起床赶去上学,下午四点乘车前往俱乐部训练,晚上回家再补作业,常常要到深夜。周末还有比赛。他的日程表总是满满当当。

“一开始也常常想放弃。”曲格平坦言,他见过太多人“12岁就退役”。“学习还不错的队友基本都不踢了,家里人也劝我专心读书。”足球的高淘汰率和不确定性,足以让大多数中国家庭望而却步。

但又一次“意外”,让曲格平坚持下来——他入选了U13国少队。“表现还不错,和家里达成一致:先不选择,逼自己一把。”

曲格平用“煎熬”形容那段日子。“就一个信念,两边都不想放弃,只能拼命找方法。”

人都是被逼出来的。“别人刷一百道题,我只有做五道题的时间,就必须吃透知识本质。我不断问自己: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点?想通了才发现,原来是为下一个内容做铺垫——一下子就连起来了。”

曲格平仍清楚记得这个瞬间。“以前吃烧烤沾上炭灰,会觉得脏;学化学发现炭很干净,感觉对世界有了新认知,算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他将这套方法论也带上球场。“训练同样是从小模块到大模块,再到整体配合。我会思考教练教这个动作的目的是什么,在场上该怎么运用?”

不止一位教练评价他“会用脑子踢球”。“我身体素质不突出,要靠其他方面弥补。多思考、多预判,才能更从容。”

中考满分695分,曲格平考了624.5分,进入大连前三的育明高中;同时,他成为各级青少年国家队的常客。“发现真能把两件事都做好,信心就上来了。”

高中三年,学业更重,队内竞争更激烈,曲格平都扛了下来。

他承认自己“有点小野心”:“我想试试改变一些刻板印象——体育生也可以很有素质,学习也不差。”

计划,变化

以曲格平的竞技水平,本可像大多数职业球员一样,通过相对简单的体育单招考试进入大学。

同届国青队,他是唯一参加高考的。“体育单招专业有限制,主要是体育和教育类。这些也很好,但我是不折不扣的理科脑。想学计算机,就必须高考。”

他有自己的计划——先通过高水平运动员测试拿到降分资格,再凭高考成绩敲开大学校门。他的第一志愿是清华大学。

然而,作为同年龄段球员中的佼佼者,曲格平在体育测试中以0.7分之差落选清华大学。“绕杆扣了1分,比赛分也不够。”他回忆。

所谓比赛分,就是评委根据不到半小时的教学比赛打分评估球员水平。

不过这个稍显意外的结果,并未影响曲格平。他在2023年高考物理类考了524分,进入吉林大学计算机系。这一成绩,远超出高水平运动员录取线。

拿到985大学录取通知书,曲格平却犹豫了。毕竟,他的足球梦想,也近在咫尺。

“日本不少球员都先上大学,毕业后再踢职业,因为大学联赛水平足够高,能保持竞技状态。但我们大学联赛和职业联赛差距太大,大学四年后,几乎回不去职业球队了。”

根据教育部规定,全日制本科生需在六年内完成学业。曲格平决定先办理两年休学,全力冲击职业联赛。“国家正在推动体教融合,我想等等看,政策上会不会有利好。”

起初,万事顺利。2024年,曲格平进入大连英博一线队,在中甲完成职业首秀;当年6月的渭南国际足球邀请赛,U19国足2:0击败韩国队夺冠,他打满全场表现出色。

如无意外,曲格平本将在2025年初代表中国队征战U20亚洲杯。大连英博也升入了中超,更大的舞台在向他招手。那些梦想,似乎已触手可及。

2024年10月30日,再平常不过的一次训练,“队友防守不小心坐在我腿上,我正好往前拿球,瞬间形成反作用力,听到‘啪’一声”。

腓骨骨折、脚踝韧带断裂。所有计划,戛然而止。

曲格平成了看客,守在电视机前目睹队友出征亚洲杯。聚光灯下,一起长大的队友朱鹏宇、毛伟杰崭露头角。

“真为他们高兴。”曲格平话里藏着羡慕,“他们打完亚洲杯回中超就获得大量出场时间,进球、助攻……”

“很着急,不知道自己能恢复多少。”这种失控感让他焦虑,“晚上睡觉时,经常有被黑暗笼罩的感觉。”

痛苦,坚持

曾让曲格平倍感压力的学习,成为照亮黑暗的微光。

“我在足球上遇到痛苦,就看书转移注意力,看别人怎么面对困难,会轻松很多——原来自己不是形单影只,我的痛苦,很多人都经历过。”

今年9月,曲格平结束休学,正式入学吉林大学,边康复边读书。几个月下来,他愈发喜欢编程:“二进制很神奇,正与反,是与否,就像贯穿宇宙的基本逻辑。”谈起专业,他眼里泛着光。

漫漫长夜终将过去。11月3日,带着左腿上两道长长的疤痕,曲格平在全运会U20男足比赛中复出。小组赛第二场比赛起,他进入辽宁队首发阵容,几乎打满后续所有比赛。“虽然没恢复到最佳,但已经很满意了。”

他也不再焦虑,将疤痕视为勋章:“或许职业生涯注定有这么一劫,如果伤病后我能冲出新的高峰,就又不一样了。宝剑锋从磨砺出!”

然而,如今横亘在曲格平面前的,是一座“看不见的山”。

“我就是普通大学生,必须满足学分和全日制在校的要求才能毕业。职业球员又要频繁去各地训练和比赛。想继续两条路一起走,政策上似乎不允许。”

很多人因没选择而痛苦。而对曲格平来说,有得选,同样是一种痛苦。“有人觉得我‘凡尔赛’,但其实,如果我只考上普通大学、读不喜欢的专业,放弃起来反而容易。如果我没能力踢职业,也会安心读书。”

身边的声音从未停止:教练劝他专心踢球,大学同学让他别跟中国足球耗下去。

“我听了还挺高兴的,说明教练认为我能踢好球,同学们也没把我当‘体育生’对待。”曲格平说,“但这很难解决我的困境,因为没人真正走过这条路。”

曲格平还想继续坚持,先全力以赴备战期末考试,然后寒假回球队做好冬训。

他最近常想起妈妈告诉他的一件事:“刚上初中那会儿,班主任劝她趁早给我做选择。后来看到我真没影响学习,班主任态度从反对转为支持,还主动协调各科老师,对我帮助特别大。”

现在,他等待着转机——如果考试成绩不错、冬训表现出色,他或许能再次扭转别人的观念。

“我一定要做这件事。也许我能做成,也许差一点,但我能鼓励后面的人去尝试,或许就会有比我更有能力的人,把这条路走得更好。”

“坚持到坚持不下去为止。”曲格平说。

来源:新华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学好C语言和踢进国家队,能不能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