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滇中引水攻坚克难实现新突破

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石鼓镇金沙江边,云南滇中引水石鼓水源工程激战正酣。建设者已开挖出一座长222米、宽23.4米、高48米的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地下泵房。工人们正在泵房安装12台单机容量40兆瓦、总装机容量480兆瓦的亚洲最大巨型水泵。据介绍,工程完工后,这些巨型水泵将从金沙江中提水至总干渠,输送到云南省大理、楚雄、昆明、玉溪及红河等地。

滇中引水工程是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水资源配置工程。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副局长李清培介绍,滇中引水工程建成后,每年平均引水约34亿立方米到滇中地区,受益国土面积达3.69万平方公里,惠及人口1112万,是云南当前投资最大的民生福祉工程。

鏖战群山

今年以来,各参建单位坚守一线、攻坚克难,推进工程项目不断前进。

滇中引水一期工程主线路全长664公里,其中隧洞达612公里,隧洞占比超92%。自2018年10月开工建设以来,工程总体进展顺利,但在建设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

香炉山隧洞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全长63.1公里,施工所处区域位于地下1000多米,跨越多个复杂地质构造单元,是全线埋深最大、地质条件最复杂的施工段。

在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滇中引水工程丽江段施工1标香炉山2号支洞现场,项目总工程师仁师军介绍,“施工所处区域岩石破碎、性软,富水量大。工程推进过程中,隧洞深处的施工人员时刻面临突水突泥的风险”。目前,项目团队采用“超前管棚+小导管+径向注浆+9米锁脚大管棚+让压锚杆”多种组合强化支护措施,在活动断裂带中稳步推进。

在香炉山隧洞7号支洞施工现场,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滇中引水工程大理1段施工3标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王斌也面临巨大挑战,“香炉山隧洞几乎囊括地下施工所有地质难题。深埋洞段的软岩大变形问题很严峻,洞内岩体经常把支护钢拱架挤压变形,不得不反复施工”。

中铁隧道局深入研究隧洞围岩地质特性,成立技术攻关组,先后组织召开20余次技术研讨专题会,助力一线建设不断攻克难点,实现了工程的安全有序推进。

创新突破

眼下,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小扑隧洞建设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去年底,小扑隧洞顺利贯通,标志着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全隧贯通,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长31.9公里的小扑隧洞由中铁隧道局承建,是滇中引水重难点工程,施工面临诸多难题。

“白云岩砂化使岩石存在‘硬、脆、碎’等特点。隧洞开挖时,掌子面在较高外水压力作用下,可能产生瞬时的突水涌砂、塌方等地质灾害。”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一期设计代表处常务副处长李建国说。

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一期线路总长79.95公里,涉及白云岩砂化的洞段累计14.6公里,主要分布在小扑隧洞和扯那苴隧洞。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施工1标2标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许正波回忆:“有一次在掌子面开挖时,遇到白云岩剧烈砂化突水涌砂问题,水和砾砂混合的粉细砂状流砂体涌出180多米,只能停工反复清理。”

为有效进行灾害控制,中铁隧道局施工团队采用地质雷达、红外探水、探孔内电视成像等技术,进行超前施工地质预报、风险监测,提前探明前方白云岩砂化程度等。

在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组织下,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牵头,中国水科院、昆明理工大学及中铁隧道局等多家参建单位联合成立了“砂化白云岩隧洞变形机理与控制关键技术”科研课题组,对砂化白云岩工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目前科研课题已通过云南省科技厅验收,研究成果有6项发明专利,为今后遇到同类工程地质问题施工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李建国说。

面对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滇中引水建管局与全体参建人员深化研究,推进工程创新,引进新型装备,大力开展“超前探测”“超前灌浆”“超前支护”等工艺工法创新,逐个击破建设难点。

水润滇中

滇中地区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滇中引水工程不仅是“钢筋铁骨”的基础设施,更是造福一方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发展工程。

据介绍,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原则,滇中引水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为输水主干,由水源工程和输水工程组成。水源工程建设1座装机480兆瓦、平均提水扬程219米的提水泵站;输水工程建设输水干渠664公里,其中隧洞58条共612公里。工程已于2018年10月开工建设。二期工程为输水分支,将滇中引水一期工程引来的金沙江水,输送给工程沿线丽江、大理、楚雄、昆明、玉溪、红河等6个州(市)36个县(市、区)和滇池、杞麓湖、异龙湖等重点高原湖泊。

截至10月中旬,一期工程水源工程已全面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输水工程累计贯通624公里,占总长的94%;二期配套工程累计完成隧洞开挖114.8公里,占总长的85%;二期骨干工程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中。(经济日报记者 曹 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滇中引水攻坚克难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