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湖晚报)
转自:南湖晚报
成长的挑战,闯过去!
——读《城南旧事》有感
N605班 王紫钰 指导老师 许唯蔚
读了林海音女士的这本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我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画卷中,书中细腻地描绘了作者在北京胡同里的童年生活。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回忆童年的小说,更是一段关于成长的深沉思考。
书中,英子的童年生活如同流水般悠然逝去,那些熟悉的街巷,那些亲切的人物,那些温馨的画面,都跃然纸上。我仿佛能够穿越时空,跟随英子的脚步,漫步在那条熟悉的胡同里,感受那份纯真和美好,感受她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独立的女孩。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英子结交的朋友和她周围所经历的故事。特别是那位“疯子”秀贞,她的遭遇令人同情,她的母爱又令人动容。当英子帮助秀贞找到女儿并一起逃离时,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孩子对于正义和善良的坚定追求。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特别感同身受:“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这句话犹如一道闪电击中了我的神经,又如一束阳光,暖暖地抚慰我的心灵。它告诉我,成长意味着我们必须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但同时,成长也意味着坚强,遇到困难时,只要勇敢地坚持下去,困难就会在我们的坚持中闯过去,见到新的天地。这句话也让我想起了我学习琵琶时候的情景:无论是凛冽的寒冬里用冰冷冻僵的手指拨琴,还是炎热酷暑下汗水打湿了琴身,我都日复一日地练习着,娇嫩的手指按出了新茧,新茧上又叠着破皮的老茧,一层又一层。有一次,学习滑音指法时,连续练习了两周,我还是滑不到位,按弦的手指,忽上忽下滑动时,感觉手指尖的肉在锋利的琴弦上割来割去的疼,我沮丧极了,大哭了一场。可是当我听到老师演绎的优美的曲调时,我又擦了擦眼泪,重新整理心情,一小段一小段反复琢磨,反复练习,终于在某个夕阳西下时,精准且有韵味地把曲子弹下来了。那一刻,我感受到了闯过去的喜悦,战胜困难后的自豪,还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暖暖微笑。
读完《城南旧事》,我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这部作品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童年的天真烂漫与纯真,更让我明白了成长的意义。书中的每个故事,都仿佛是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我成长的记忆。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我会带着这份感悟和勇气,去迎接成长中的每一个挑战,将人生的篇章书写得更加精彩纷呈。让我面对未来的日子,能够更加坚定地走向自己的梦想。
用鲜血铸就和平
N713班 俞天祺
《志愿军:浴血和平》作为《志愿军》系列三部曲的终章,其名字别有深意——“和平”作为贯穿全剧的线索词,很容易被大家理解。然而,“和平”二字之前的“浴血”究竟做何解释?带着这份疑惑,我步入了影院。
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战争的白热化阶段,“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中美双方边打边谈。林月明作为翻译队领导,任务艰巨。战场上,孙醒、张孝文、黄继光等人相继出现。当李晓表现出对和平的困惑时,李月明耐心开导她;当部队行进受阻时,黄继光能一马当先冲过去,用血肉之躯堵住敌人的枪口;当战士们在坑道里被火烧着时,他们如同人形火炬般扑向敌人。在零下四十多度的雪天中,黑夜被火光照成了白昼。战士们的每一次冲锋,都诠释了他们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联合国军”第三任总司令的马克·韦恩·克拉克在其极具反思意味的回忆录中,以充满遗憾的笔触坦诚地写道:“我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在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军……”看到这里,我无比自豪。抗美援朝之战,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正如毛主席所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先辈们用鲜血铸就了今天的和平。
走出影院,置身于繁华都市之中,四周霓虹闪烁,宛如为这座城市披上了一件绚丽的外衣。街道上人来人往,车辆川流不息,勾勒出精彩的都市画卷。外卖员骑着电动车在车流中灵活穿梭,争分夺秒地配送订单。与此同时,写字楼内的职员们埋头苦干,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远处的车间里,工人们正挥汗如雨,辛勤制造着大国重器。
如今,我们享受着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我们更加应该振作精神,铭记这段历史,珍惜守护和平,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