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京津冀观察|“共造一辆车”如何再加速

(来源:千龙网)

近日,北京市发改委批复支持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顺义)相关核心零部件标准厂房项目。该项目将为三地车企服务,推动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

汽车制造涉及设计、研发、生产、测试等众多环节,一辆汽车需要上万个零部件。作为我国重要的汽车产地,京津冀地区目前已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整车制造体系。车灯、座椅、车身等来自天津,蓄电池、行李架等来自河北,玻璃升降器、空气滤清器等来自北京……从“1小时零部件配套圈”到“2小时汽车产业圈”,一辆辆带有“协同基因”的汽车,凭借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将三地轰鸣的生产车间串联成一条条跨区域、无边界的“生产线”“产业链”。

打破“一亩三分地”,同握产业“方向盘”,协力“共造一辆车”,折射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动进程。过去,京津冀区域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配套水平相对较低,外部依赖度很高。如今,配套产业协同联动,超七成零部件来自京津冀本地。据统计,天津120余家关键零部件企业进入北京整车生产企业供应链,河北220余家零部件企业进入京津整车厂供应链。创新链、产业链与供应链深度融合,碰撞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推动企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也极大增强了区域制造业的竞争力。

三地企业的密切协作,离不开三地政府的高效统筹与产业生态的赋能提升。如观察者所言,“三地汽车产业各有优势,但零部件配套与整车生产的空间协同亟待强化。”着眼于现实需求,搭建集中承载平台、打通跨区域配套链路,成为推动产业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此番获批的科技生态港项目,最大亮点正在于打造多层级“配套圈”布局,让产业链各环节链接得更加密切,进一步提升协同效率、优化产业生态。

数据显示,2024年京津冀地区实现汽车产量285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67.6万辆,同比增长154%。持续释放协同发展的强劲势能,京津冀必将成为更具竞争力的汽车产业发展高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京津冀观察|“共造一辆车”如何再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