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滇中新区,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企业车间里生产线高速运转,实验室里研发人员专注攻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滇中新区正以“大抓产业、主攻工业”为鲜明导向,一手抓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夯实产业根基,一手拓对外开放合作,主动服务和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云岭大地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答卷。
项目为王:激活产业新引擎
在滇中科学城东区,总投资15亿元的海广兴东盟·云南鲜果加工交易中心项目正加速推进。1000余名施工人员抓紧施工,11月10日,海关查验大楼封顶,酒店办公综合楼也于11月21日封顶,项目工程总体进度已完成60%。待明年4月正式开业后,项目将依托“国产果+进口果”双轮驱动模式,构建起年交易量400万吨、交易额超400亿元的鲜果超级交易枢纽,通过冷链网络12小时覆盖全国、48小时联通东盟的布局,以及数字化管理系统和现代化分级包装、深加工的赋能,助力“云果”实现从“论斤卖”到“论个卖”的转型。
“从土地摘牌到开工仅用时1天,这样的效率超出预期!”昆明海广兴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征征说,“去年5月我们刚对接项目时,还担心审批会‘卡壳’,没想到8月签完投资协议,11月20日竞得土地后,第二天机械就进场施工了——滇中新区实行的‘四证联发’模式,直接刷新我们对‘新区速度’的认知!”
“预计年产值超10亿元,目前所有建筑已封顶,正全力推进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在东鹏饮料昆明生产基地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有序忙碌。这个占地248亩的西南战略性生产基地,计划建设6条现代化高端饮料生产线,建成后将成为新区食品饮料产业的标杆项目。距离项目不远的云南创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OLED微显示项目的创新活力同样蓬勃。
产业与项目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优质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新区深入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任务清单》45项改革举措,两亚创新设计研究院正式运营,首届“春城有礼”城市礼物设计大赛圆满落幕;承接发布“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156项,办理时限最高压缩90%,可受理“跨省通办”事项816项、“省内通办”事项667项,本级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达100%,实现“新区事情新区办”。
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升级
“作为国家级新区,我们产业配套优、创新生态好,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已集聚一批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物医疗产业链条。希望新赛络发挥技术资源及人才优势,到新区共谋发展。”11月11日,新区领导与苏州新赛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捷一行座谈,就携手建设仿生纳米抗癌药物生产基地、推动创新成果转化落地进行深入交流。
这是新区以精准招商推动产业升级的一个生动缩影。
今年前9个月,新区在招商引资领域持续发力,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新签约项目12个,协议金额达64.23亿元,涵盖多个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其中,东航机务维修区项目将进一步提升新区航空配套服务能力,为航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NLO晶体生长及加工项目聚焦前沿材料领域,有望填补国内相关技术空白;四星药玻研发制造项目契合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向,为医药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完善提供有力支撑。值得关注的是,新区已引入省外产业到位资金17.83亿元,同比增长41.18%,其中工业项目到位资金占82.26%。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新区工业项目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为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更值得一提的是对外开放的突破性进展。今年9月,新区管委会与泰国尖竹汶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并与老挝和泰国相关政府机构、协会、企业在绿色工业、水果产业、跨境物流等领域达成多项合作共识,有力服务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在招商模式上,新区不断创新,以“全员招商”“产业链招商”为重要抓手,成立专业招商公司,凝聚全区力量,围绕主导产业精准发力。从项目洽谈、签约到落地,提供全流程、全方位的服务,让企业感受到新区优质的营商环境。通过绘制产业链图谱,明确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和目标企业,开展精准靶向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的重大项目,壮大主导产业集群,为新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真抓实干:答好“发展之问”
从项目工地的机器轰鸣到跨境合作的签约落笔,新区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新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锚定目标、勇担使命,对照全会提出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等重点任务,以务实举措推动新区经济质效双提升。在强产业方面,全力推进重点产业项目落地投产,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构建“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梯次发展格局,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此外,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在新区落地,加快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新动能。
冬日的新区,发展热浪扑面而来——这里既有产业项目拔节生长的速度,更有对外开放拥抱世界的广度,正以昂扬姿态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记者李双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