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晓飞
11月15日,乘坐高铁抵达凯里南站后,重庆游客詹女士手持黔东南景区套票,用五天时间带着家人深度打卡下司古镇、镇远古城、肇兴侗寨、加榜梯田、西江千户苗寨。
“我来过贵州好几次,这次印象最深的是㵲阳河景区孔雀开屏石,中途无需换船就能沉浸式饱览沿岸风光。”詹女士说。
㵲阳河贯穿黄平、施秉、镇远等县,沿岸风景各具特色,曾因行政区划壁垒隔成数段。去年以来,黔东南州以㵲阳河景区联动改革为突破口,打通“上下㵲阳”之间的出行梗阻。
这份“一票畅游”的便捷背后,是黔东南旅游发展的深刻蝶变。
一年前,按照全省景区联动改革课题任务部署,黔东南州探路先行,强化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引领,在旅游景区规划、经营、管理联动体制机制改革上持续深耕,推动资源共享、客源互送、景区互推,以大带小、以强带弱,实现从“单点发力”到“全域共赢”的转变。
借改革之势,黔东南州加速构建以西江、镇远、肇兴三大核心景区为引领,其他景区景点和旅游资源串珠成链、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其中,以西江千户苗寨、“村BA”为核心,辐射带动下司古镇、万达小镇、剑河温泉、麻江蓝梦谷、凯里香炉山等景区发展;以镇远古城为核心,辐射带动云台山、旧州古镇、三门塘等景区发展;以“村超”、肇兴侗寨为核心,辐射带动岜沙苗寨、黎平翘街、加榜梯田、黄岗侗寨、大利侗寨、隆里古城等景区发展。
“景区联动改革实施后,不仅贵阳、都匀、凯里等周边城市游客持续涌入下司古镇,州内丹寨、麻江、剑河等地的游客顺着联动线路而来,重庆、长沙、成都、广州等省外游客也纷纷将古镇纳入行程,越来越多游客被商埠文化和联动体验吸引到这里。”贵州清江文化旅游开发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琳文说。
改革启动后,镇远等6个县实现攥指成拳,不仅优化了景区联动协作机制,还联合打造了三穗高铁站旅游集散中心,为各地游客提供咨询、票务、小车小团等一站式服务。
多赢的案例开始在苗乡侗寨接续上演。今年7月,黔东南州举办第一届景区经营联动漂流赛,州内三大漂流景区年游客量借势攀升:镇远高过河景区接待游客39.2万人次,同比增长38.9%;施秉杉木河景区接待游客17.8万人次,同比增长3.6%;黄平野洞景区接待游客5.4万人次,同比增长17.8%。
为提升经营水平,黔东南深化国有涉旅企业改革,推动州旅游产业发展集团的整合重组,支持其加强与重点景区合作,推进票务、信息、营销、服务联动。目前,镇远古城、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景区3个副县级景区党工委、管委会已挂牌成立,管理迈入“全域统筹、联动管理、精细服务”新阶段。
黔东南州委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提升重点景区管理机构规格和印发履职事项清单,有助于破解景区管理经营“小马拉大车”难题,理顺各方权责关系,形成协同高效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我还没反应过来,人就已经从宁静的侗寨‘瞬移’到热闹的苗年了!”11月5日,站在雷山苗年开幕式沸腾的现场,广东游客巴茜仍觉得不可思议。
深秋时节,巴茜和朋友们用五天四夜的时间和人均不到3000元的支出,就体验了岜沙苗寨、“村超”、镇远古城和肇兴侗寨等多处风光。
全域旅游联动的活力正加速释放。今年前三季度,黔东南州住宿、餐饮行业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2%、4.1%。在“三区三村”客流共享之下,1至10月,有效带动麻江乌羊麻苗寨、施秉云台山、凯里苗侗风情园、雷山郎德苗寨等小众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分别增长244.35%、274.4%、189.98%、6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