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听到“跑步”“健步走”,脑海中首先就会想到“膝关节磨损”,因此对这些运动敬而远之。可是,膝盖的“头号敌人”,并非跑步,而是久坐。
跑步VS久坐,哪个更伤膝?
跑步到底伤不伤膝?一项发表在《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上的研究,给出了令人意外的答案。它比较了三类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
竞技跑步者:关节炎发生率为13.3%
久坐不动者:关节炎发生率为10.2%
健身跑步者:关节炎发生率仅为3.5%
可见,过高强度跑步、久坐不动都会引发更多的关节问题,而适当跑步的人群中患病率最低。
因此,适当跑步对于普通人(非运动员)来说,整体上是有利于关节健康的。而久坐不动,才是被忽略的“膝盖杀手”。
为什么“坐着”反而更伤膝?
有人问,为啥“坐着”反而比“跑步”更容易得关节炎?打个比方,你家的爱车,是一直停在车库里“供着”寿命长,还是时不时开一开使用寿命更长?“用进废退”,这个道理放在车子和人的关节上,是一样的。
人的关节是有关节滑液的,在运动状态下,关节滑液在关节里面丝滑流动,可以润滑关节、提供营养。适当运动,也能提升关节的韧性、抗压能力。
如果长期不运动,关节内的滑液就像一潭“死水”,而失去了润滑剂的保护,关节周围的肌肉组织也会日渐萎缩,久而久之,关节损伤的风险自然更高。
运动中保护膝盖记住这几点:
1.运动前一定充分热身
如果跑步前未热身,会对半月板产生巨大冲击,甚至引起髌骨粉碎性骨折。
建议慢跑前热身5~10分钟,纯跑步时长每天30~60分钟,不用太在意距离。场地选择塑胶地、柏油路等,不建议水泥地。
2.跑步时保持头部稳定
跑步姿势不正确也会对膝关节造成损伤。
在跑步时,头部应保持稳定,不要摇头晃脑,可以想象头顶有颗鸡蛋,跑步时不要让它掉下来。摆臂幅度不要过大,腹肌收紧。
3.别把爬山当日常锻炼
老年人、体重超重的人和有膝关节损伤的人最好少爬山。上山过程中对膝盖压力相对较小,但下山对膝关节的冲击较大。因此,不建议将爬山作为日常锻炼。
4.不要突然大量运动
平时没有运动习惯且每天久坐的人,腿部肌肉力量通常是不足的,突然长时间走路锻炼易造成膝关节位置不稳定。
开始锻炼时,尽量避免迈大步,不要把前腿伸得太远,避免绷紧腿,走得舒适、适度就好。
5.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
在增加运动量时,一定要循序渐进。一般采取“10%原则”,即本周增加的运动量不要超过上一周运动量的10%。
6.出现症状要适当休息
如果跑步后,当天晚上感觉膝关节疼痛严重,甚至出现肿胀,第二天早上疼痛和肿胀没有明显缓解,就说明运动强度过大。
建议适当休息,等到疼痛症状基本缓解或完全消失后,再开启新一轮运动。必要时可就医咨询。
7.运动时可以戴上护膝
在进行较为激烈或较高强度运动的时候,佩戴护膝可以起到保护膝关节的作用。
但平时不要常规戴护膝,这样容易使得膝关节周围肌肉不工作,从而造成肌肉萎缩。
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