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闭幕式以“海天为幕、城市为景”在前海欢乐剧场为舞台星辰大海间璀璨绽放,这是全运会史上首个滨海实景舞台,也是全球首个“城市全景闭幕式”。而这个聚焦全国目光的“全景”正是深圳前海的海天与城市轮廓。
当夜幕为前海铺展底色,舞台灯光与前海璀璨的城市夜景、波光粼粼的海面交相辉映,一场自然、科技、人文深度融合,兼具视觉震撼与情感共鸣的湾区画卷徐徐展开,涌出磅礴的开放气势。
告别传统体育场馆是闭幕式带来的颠覆性舞台设计,而选择前海则不仅是向世界“打开一座城”,更是用国家级活动叙事方式对一个城区价值的最高级别“认证”。
为什么是前海?
颠覆性舞台设计背后
全景舞台“认证”城市价值
前海处于环珠江口“黄金内湾”核心位置,拥有68公里海岸线,占深圳海岸线总长约1/4,是深圳乃至大湾区产业活力、文化创新活力最蓬勃的区域之一。
海岸沿线象征改革开放的地标前海石、观赏世纪晚霞的环湾都市沙滩、128米高“湾区之光”摩天轮、闭幕式全球最大实体书城“湾区之眼”等依次排开,再加上鳞次栉比的现代化高楼大厦,构成“山、海、湾、城、桥”独特城市风貌,成为“城市全景”的极致地理选择。
“舞台是自然与都市交织的画卷,不到100米外就是真实的大海,天空的星辰每日相伴,演员是每一位市民,剧情是城市的日夜运转,每一位参与者都是夜空中的星辰。”十五运会闭幕式总导演沈晨曾如是描述。
地理选择外,更深层的是背后政治寓意: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前海是国家改革开放的“新标杆”,是一张白纸从零开始,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的生动实践。
从“杂草重生、无路下脚”的滩涂之地,到“香港味、国际范、滨海风、现代化、未来感”的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前海用15年开发开放,在风化和盐碱化的原始地质上,改变有机质为零的土壤,突破复杂恶劣的地下环境,一条路、一座桥、一栋楼……构建出内畅外通的立体城市交通网络和错落有致的天际线。
又通过制度创新、深港合作、产业集聚、全球布局,探索出内涵丰富的“前海模式”,保持“一年一个样”的生机勃勃发展态势,成为内地深港融合最紧密区域和国内发展最快、质量最高、效益最好的片区之一。
数据显示,2024年,前海实际使用外资、固定资产投资量分别是成立之初的117倍、93倍;地区生产总值3008.8亿元,是2021年扩区当年的1.7倍,进出口总额7066.5亿元,比2021年接近翻番。2025年1-9月,前海进出口总额5410.2亿元、增长4.5%;实际使用外资152.7亿元、增长25.4%。
这正是全运会闭幕式颠覆性舞台选择前海的原因,也是国家级活动叙事方式对一个城区价值的最高级别“认证”。
从“试验田”到“会客厅”
打开“面向世界”展示窗口
前海因全运会闭幕式再次被全国瞩目,而这一“打开”方式,也成为是前海城市功能转型升维的重要里程碑。
前海以往素来以制度创新“试验田”、经济发展“核心引擎”示人,给外界留下的印象更多是改革的、开放的和经济的,对话对象以政府、企业、投资者和创业者为主。
2021年扩区后,前海拥有海陆空铁港“顶流资源”,产业空间被完全打开,各种要素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涌入,促使这片热土在“依托香港”“服务内地”基础上,显著加快“面向世界”的脚步,外事活动举办频次激增,成为中国接轨国际的关键“桥梁”和外界近距离感受改革开放最新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
此时,改革开放“试验田”逐渐叠加“国际城市会客厅”功能。此次闭幕式,前海的山海景观、现代建筑均被赋予文化叙事功能,开始与人的情感、记忆和体验深度绑定,成为讲述中国故事、湾区故事的核心载体。
这也意味着前海从“功能性地标”进一步跃升为“情感与文化地标”,释放出“这里不仅是创造财富的热土,更是可以举办国家级、湾区级活动,安放诗意、承载梦想的未来之城”新信号。
闭幕式结束翌日,2025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前海)国际人才招聘会如期举行,超2000名外籍人才和港澳台青年集聚在前海人才地标5号楼,希望在这里将梦想照进未来。
5天后,2025“大湾区—东盟经济合作(前海)论坛”也将在前海盛大启幕。论坛于2023年创设,当年即促成121亿元项目签约,后又推动超300亿元贸易额及近50亿元投资合作;2024年完成约300亿元项目签约,成为中国—东盟务实合作“成果孵化器”,“湾区研发+东盟生产+全球销售”模式加速成型。
随着深圳被宣布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APEC第三城,将于2026年11月举办这一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重要国际会议。前海多个地标又在东道主城市宣传片中惊艳亮相,更预示这里将再次成为中国向世界打开的重要窗口。
从“建城”到“营城”
巨大流量集聚未来发展动能
作为闭幕式的主舞台,前海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核心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未来将在促进要素流动、规则衔接上承担更核心的角色。
“如何利用‘后闭幕式效应’,将全球关注带来的巨大流量转化为持续的旅游、投资和发展动能”“如何从‘建城’到‘营城’,更加注重精细化运营,营造更完善的公共服务、文化生活”成为前海下一步思考的重点。
“以海之名,赋海之形韵,彰海之精神。抓住闭幕式契机,前海聚焦前海石、沿江高速、滨海岸线、摩天轮、建筑天际线等核心元素,打造妈湾至大铲湾沿线约15公里前海湾夜景风貌,既为融入‘海上舞台’,给高水平城市活动、文化展演提供支撑,也是完善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功能,增强城市魅力之举措。”前海方面表示。
与此同时,为更好承接全运红利,前海管理局已联合景区、酒店、商圈及旅行社等30余家文旅机构成立“前海文旅发展联盟”,推出“微度假,yeah前海”主题产品矩阵,涵盖运动打卡、滨海休闲等多元体验,持续引爆市民出游热情。
事实上,随着全运会火炬传递、闭幕式等重磅活动接连落地,前海已迎来现象级文旅热潮:前海石公园周末日均客流破5万人次,较国庆黄金周峰值翻倍,创开园以来最高纪录。
“前海是城市旅行的宝藏目的地,一线滨海资源与顶级文旅配套让经济创新发展热土中生长出一种‘未来感’和‘烟火气’。”百万粉丝网络文旅达人“锦鲤宝宝Ava”如是评价。
随着人流剧增,该园也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比如,提升都市沙滩品质,增设遮阳伞与沙滩椅;在星空草坪增种椰树,环绕草坪每天安排三场音乐喷泉表演;丰富周边特色小吃、咖啡、茶饮等品类,让大家除了体验亲海、玩沙、戏水以外,还可感受特色海边小火车、漫游代步车或散步、慢跑、骑行等运动。
随着圣火缓缓熄灭,第十五届全运会圆满落下帷幕,但前海天际线的灯火依旧璀璨,在潮汐间起伏流转,宛若无形之手拨动海的琴键,将继续奏响磅礴的“海之交响曲”。